改革开放以来,以佛山、苏州、无锡、宁波、东莞等为代表的外贸明星城市在外贸进出口的拉动之下,经济高速增长。但近年来,一边是外需萎缩导致订单量下降,另一边是不断要求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梳理25个主要一二线城市三季报发现,这些外贸明星城市的经济增速普遍比较靠后,苏州、佛山等城市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困境。
由于目前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中的增速均为实际增速,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速,而名义增速则包含了价格的变动。价格变动是无处不在的。比较城市之间经济总量的大小,用名义增速更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苏州困境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苏州名义增速只有6.3%,佛山只有6.4%,此外,无锡、宁波、东莞也都低于8%。在主要城市中位次都比较靠后。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苏州。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外资进入到苏州这个紧邻上海的文化名城,苏州经济开始腾飞,尤其是从2001年之后的几年,苏州成为全国最耀眼的明星城市。2005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之后,是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越万亿的城市。
随着苏州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苏州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尽管只是一个地级市,但苏州GDP多年仅次于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之后,位列全国第五。在苏州成为本世纪初全国经济最耀眼的明星城市时,苏州的官员随着经济发展,调任外迁和省内升迁几率颇多,与深圳一样成为高官培养的摇篮。
苏州的快速发展也一度被外界称之为“苏州模式”,并被各地争相模仿,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思路和招商引资方法至今仍被一些地方沿用。然而近几年外部全球经济低迷,内部土地日渐不足,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这些都让苏州经济风光不再。
苏州市统计局指出,前三季度,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工业回升基础仍然偏弱。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目前仍有53.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下降。传统产业低迷态势短期内还难有好转。
其次,在工业疲软的同时,有效投资也严重不足。前三季度苏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3亿元,同比下降3.1%。其中,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2.1%,比上半年回落6.1个百分点。
第三,作为外贸出口大市,目前苏州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尚未根本改善,主要出口市场均呈负增长,占全市出口份额超五成的美国、欧盟、日本等三大主体市场,一至三季度出口额同比下降5.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
尤其是,受部分传统产能向中西部地区、东南亚转移的影响,外贸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江苏沿海的电子产品产能这几年下降很多,就是因为很多产能都转移到内陆城市去了。
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最新调查数据显示,9月份苏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反映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供应不足等四大问题。
其中,在劳动力成本上涨方面,被调查企业中,有60.4%的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上涨。分析效益数据,2016年1~8月苏州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88.8万人,同比下降10.6%,应付职工薪酬396.4亿元,同比下降2.6%,人均薪酬4.5万元,同比上升8.9%。在企业用工规模缩小的同时,用工成本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企业压力较大。
外贸明星城市如何走?
在经济放缓的同时,过去曾一度紧追广深、总量高居全国第5的苏州,目前不仅被落下了不小的距离,而且还先后被天津、重庆超过,退居全国第7位。
其实,不光是苏州,其他外贸明星城市如无锡、佛山、宁波等,目前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以无锡为例,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多年来无锡紧随苏州之后,高居江苏第二,2005年无锡GDP总量更是高达全国第9。
不过近年来,无锡经济也明显放缓,经济总量更是被南京赶超,退居江苏第三。在全国的位次也退居第13位。
此外,宁波也从10年前的全国第11位退居全国第15,佛山从第13位退居第16,东莞也从第16退居第20。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苏州、无锡、东莞等城市这几年经济增速走低,一个主要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贸出口已经基本达到顶峰,这些城市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不少产能向东南亚和内陆地区转移,因此外向型明星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比较慢。
那么未来这些外贸明星城市该如何走?在王树华看来,包括苏州、无锡、东莞、佛山等外贸明星城市的转型升级,要完全像杭州、深圳等城市去发展信息经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太现实,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他认为,这些城市的转型首先应该立足于以前的发展基础,以前的产业结构要想转身不是一下子能转起来。“并不是说这种结构就没有出路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要完全转为以三产为主的结构也没必要,它们的优势不在这里。”
王树华认为,这些城市未来的转型主要是产品的转型,把产品的技术研发做上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其次,产品的市场要调整,不仅要关注新兴市场,也要好好开拓内需市场。
这其中,有些城市的转型升级已经初见曙光。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早、冲击最大的“世界工厂”东莞,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东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莞实现GDP为4916亿元,增长7.9%,这是东莞前三季度成绩单上的数字。这一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2和0.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全省并列排在第7位。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势崛起,是拉动东莞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15年,东莞智能终端及其配件出口755.9亿元,同比增长8.9%,华为和东莞本土民营企业OPPO、vivo成长为中国智能移动终端市场前三名企业。
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认为,当前东莞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表明新动能正在逐步走向前台、挑起大梁。他认为,要努力用新动能的增长部分去弥补旧动能萎缩下行形成的缺口,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