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别跑!”自从央妈十多天前表态“强势”之后,破“7”关口的人民币汇率步入了双向波动通道,市场似乎归于常态。
孰料,另一个关口又至。11月的中国外汇储备减至3.05万亿美元,一夜回到五年前;它较峰值时的3.99万亿缩水逾三成。噢,中国家底又薄了!这是否触及警戒红线,暂无定论,2.5万?3.4万亿美元或是相关方预设的外储安全区间。
不过,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9日刊文《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称,看待外储下降应该摒弃“越多越好”的“过时思维”。
细观11月外储环比下降值691亿美元,此降幅创今年1月以来的最大,尽管不及2015年8月史上最大跌幅939.29亿美元,但因为外汇储备绝对值逼近3万亿美元心理关口,难免令市场唏嘘。疑虑、困惑接踵而至——中国外储怎么了?多少才够用?
外管局给出的解释是: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外储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汇率估值因素;“走出去”导致的资金运用记账调整。
换言之,央妈可能保汇率托市消耗美元;储备资产中,美元涨了,其他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就跌了;外储投资的美债跌了;外汇支持企业“走出去”。
这其中,尽管汇率估值因素权重不可小觑,据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估计,11月汇率折算因素为-317亿美元,若扣除该因素,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下降374亿美元。但“资本流出”始终都是决策层不可回避的痛点。无论是今年11月下降的691亿美元还是2015年8月骤减的939.29亿美元外储,其最大动因还在于“美元强势下的市场换汇需求和资本外流”。
然而,外管局给出的四个解释中并未直接提及资本流出;但其还是在用行动暗示玄机。一份四部委的深夜发文警醒世人。12月6日,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称,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同时,监管部门也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四部委同时亮相发声,足见形势之迫切。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3.7%,为1342.2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这其中是否有资本外流的因素呢?
显而易见,在中国外储逼近3万亿美元关口之际,四部委同时发声有其战略考量。此时非彼时,虽说,目前规模接近全球的30%中国外储仍非常充裕,包括中国外储的下降亦与全球外汇储备的变化同步;但这3万亿外储还像过去那样吗?其流动性如何?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它们可能都是未知数。
如此,若市场回眸前段时间——央妈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容忍度之提升,便能释然了。过去一年来,央妈为稳汇率已消耗数千亿美元外储。现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汇率“保7”了,外储又临近3万亿美元关口,怎一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其实不只是美元,还有欧元因素,12月8日的欧洲央行利率决议,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鸽”声嘹亮,美指飙升;离岸人民币汇率再次跌向6.9,暴跌逾100点。更深的担忧是,倘若外储不慎缩至2.5万亿以下,若整体经济形势改观不大,恐不利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届时包括现在,资本流出都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点;有人说,未来真正值得担忧的风险在于外债和资产转移。
但好的一面是,短期看,12月的资本外流规模可能收窄。一则美元或在12月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阶段性见顶;再者,经济数据见好,如10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2%,系两年多来最高值;加之,外管局加强对境外直接投资渠道的管理,资本大门怎么开有所管控。
不过,中长期看,如何留住资本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投资环境,核心在于提升资本投入实体的回报率水平。资本为什么要跑啊?主要看回报率;而这需要通过一系列金融与实体经济供给端的结构性改革去激活——这可能比“站住,资本别跑”的管制更为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