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关于零售业的话题不断。从线上零售增速放缓,到实体店转型步伐加快,再到“新零售”概念被提出。业界关于电商与店商的争论已不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共赢发展。
实体零售业发展“路在何方”?如何通过转型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有关部门将如何为其“把脉”“开药方”?记者近日采访了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司长郑文。
实体店仍具不可替代的优势
近年来,实体零售主要指标增速回落,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从10.8%跌落到负0.1%。不少百货店、超市等零售企业甚至出现频繁关店的现象。
“这既是电子商务冲击和消费结构变化影响的结果,也是落后的经营模式和粗放的发展方式长期积累后的集中爆发。”郑文这样分析“闭店潮”的原因。
他认为应全面、客观看待这一现象。通过对效益不好的门店进行关店调整,重新布局,有助于对商业资源和业态结构优化配置,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实际上,实体零售业转型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据统计,实体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左右,创造了第三产业近1/10的增加值,近1/5的就业。
为促其转型,国务院日前出台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实体零售实现3个转变,即: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
郑文认为,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实体零售的关注和支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推动实体零售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跨界融合,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拓展消费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实体店未来的发展,郑文充满信心。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实体零售企业积累的商品甄选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丰富的客户和物流资源,仍不可替代,而且消费者也已经出现“重返实体店”迹象,实体零售企业有望通过创新转型实现“华丽转身”。
用市场、需求、创新引导实体零售转型
实体零售业发展遇到困境,有多方面的原因。
从自身看,长期以来零售业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方式、联营扣点的传统经营模式,使其沦为“物业开发商”“二房东”的角色。千店一面、经营雷同,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外部看,房租、人工等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负担较重。线上企业发展速度迅猛,对实体企业形成较大冲击。
郑文说,市场是实体零售转型的决定因素,需求是实体零售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创新是实体零售转型的直接动力。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创新的主要任务和配套政策,并从降成本、优服务、促公平3个方面提出系列措施。
针对业态雷同、功能重叠、市场饱和等问题,意见提出,要坚持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淘汰落后与培育新动能并举,调整业态结构。
郑文表示,实体零售业“去产能”,就要引导购物中心、百货店、家居市场等业态中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有序退出城市核心商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转变;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等。
下一步,商务部还将推出购物中心、便利店“一大一小”两个业态景气指数,从消费需求、市场潜力、营商环境等多个维度,定期发布景气指数和综合分析报告,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把握开发节奏、科学配置商业资源,推动地方政府调整政策导向、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要在明方向、创环境、强服务上下功夫
一切改革的推进,都无法回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
郑文强调,实体零售的创新转型,企业是主体。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在明确方向、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完善政策上下功夫。
比如要破除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政策性障碍,针对设立非法人门店难、店铺装潢装修限制多、用电成本高等问题,政府要为企业减负松绑,增强企业创新转型的活力。
经营成本高是实体零售近年来面临的突出问题。店铺租金近年来年均上涨幅度20%以上,导致总成本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占经营成本一半的人工成本也在年均上涨10%左右。
郑文表示,商务部与有关部门将推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建设商铺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减少公有产权商铺转租行为,有效降低商铺租金。
在解决线上线下公平竞争问题上,商务部推动《电子商务法》立法进程,出台《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制订程序规定》,研究制订《电子商务经营服务规范》等系列标准,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专项整治,切实规范线上企业经营行为。
郑文说,下一步,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场监管手段,营造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