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2017年聚烯烃整体供应增速明显,其中上半年供需略趋紧。
利润方面,PE利润空间较大,油制与煤质利润高,吸引后期煤化工的投产,外购甲醇处于亏损状态;PP利润PDH最高,煤质路线利润空间较前两年明显压缩,外购甲醇亏损。
国产供应方面,2017年计划投放PE产能约250万吨,供应增速15%,PP产能近230万吨,供应增速10-11%,产能投放集中于二季度和四季度。上半年检修计划较多,测算能够对冲大部分新增产能。
产能投放方面,外围投产计划较多,2016年延期项目也有可能在明年投放,目前进口利润持平或倒挂,短期内进口量平稳为主,外围投产后对国内冲击较大。
需求方面,沿用GDP预估塑料刚需的方法,2017年GDP维持6.5%-6.7%,预估塑料需求增速约8%;上半年关注地膜消费旺季表现。
产成品库存方面,根据GDP估算低库存运行或将延续。
基差方面,主力换月时基差波动较大,适合长线操作。
核心观点
供需方面,长期来看,2017年聚烯烃产能增速明显,其中上半年有较多的检修计划,能够对冲大部分同期新增的投放产能,呈现偏紧趋势,配合地膜消费旺季有震荡向上可能,同时需关注投产项目的进度,若延迟则利好,风险在于外围投产对国内的冲击。目前产业链仍处于低位运行,从GDP来看会持续一段时间。
从宏观原油方面来看,目前仍处于通胀阶段,货币宽松,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创新高,通胀预期结束前做空有风险。原油价格出现持续上涨行情,OPEC产油国的冻产协议达成促进了原油涨势,对聚烯烃行业具有提振效果。
1.宏观
四季度商品在通胀预期的炒作下持续拉涨,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姜超在经济和资本市场展望报告[1]中提出,目前的通胀只是短期现象,由于涨价而推动工业品产量创新高,地产、煤炭等行业库存开始回升,商品价格正在寻顶,明年的主要关注点可能在于国企改革与经济转型,2017年初通胀有望重新回落,2季度存在再宽松机会。方正证券(601901,股吧)任泽平在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2]中提到我国经济将实现从“崩盘论”到“经济L型”的探底软着陆,从产能过剩到产能出清,明年GDP增速可能在6.5%,通胀温和。政策导向从货币宽松转为财政扩张,改革破冰。综合来看,2017年仍处于L型的底部,最快也要年底走出。本文中重点阐述聚烯烃产业的整体供需情况。
2.成本与利润
聚烯烃制取路线主要包括油制与煤(甲醇)制,除此之外PP可以通过PDH制、丙烯制等。其中原油走势对聚烯烃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目前PE路线中85%采用油制法,PP路线中60%采用油制法,作为上游成本发挥推动作用。因此当原油出现趋势性行情,例如12月OPEC产油国冻产协议的达成促使原油趋势性上涨,从成本端提振聚烯烃。另外煤化工在我国化工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今年煤炭价格一路上涨,同样对聚烯烃上涨起到提振作用。并且由于煤制烯烃的成本相对低,且我国富煤缺油,后期投产项目中多采用煤制路线。
2.1PE上游成本与利润
油制路线中,由于2014年油价大幅下跌,使得成本端下移,油制路线逐渐盈利,近两年维持在高位;煤制路线中,由于成本相对低,高利润格局促使煤化工的投产,虽然较前两年利润空间下降,但整体来说仍然处于高位;甲醇制路线已经成为边际产能,盈利空间空间相对小,目前随着甲醇的单边涨势已经亏损,对塑料价格来说具有一定支撑。
2.2PP上游成本与利润
聚丙烯制取路线多样化,油制路线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转亏为盈;煤制路线的利润空间近几年逐渐压缩;甲醇制路线时亏时盈;PDH路线利润突出。整体来看,利润空间最大的为PDH路线,然由于前期投资较大,多数采用倒开车法,前期先外购丙烯;利润空间最小的为甲醇制法,目前约4%的产能采用该路线。
3.世界聚烯烃投产进度
产业供需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价格走势,根据相关资料数据表示出未来世界范围内聚烯烃的投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3.1PE投产进度
世界PE投产高峰在2016-2018年,由于2016年多套装置(尤其北美)投产延迟,预测2017年会迎来投产高峰,这是因为北美地区大量开采页岩气,其中乙烷含量12-35%,过量的乙烷没有配套的裂解装置消耗而采取直接出口或者回注方式,如UK的Sabic、苏格兰的Ineos、瑞典的Ineos和Borealis等乙烷裂解装置均使用美国出口的乙烷作为原料。乙烷裂解制聚烯烃成本端比油制低。
我国PE在2014年出现过一波投产期,2017-2018计划投产项目较多,多数为煤制路线,进口乙烷制路线目前没有广泛推广,主要是考虑到乙烷来源制约以及运输问题,据相关报道大连海工已签订液罐供应合同,预计2018年陆续交付乙烷、乙烯船,用于运输美国页岩气中的乙烷到东华能源(002221,股吧)公司在中国的化工厂。整体来看,乙烷进口到中国尚需时日,该路线短期冲击不大,如果2017年北美境内配套的乙烷裂解装置能如期投产,那么其对外出口聚乙烯的可能性更大,毕竟出口聚烯烃的利润更大。2017年我国聚乙烯产能预计增加250万吨左右(包括江苏斯尔邦),产能增速约15%以上。
3.2PP投产进度
世界PP产能投放集中在2015-2016年,目前进入投放末期,另外2018后左右北美有PDH项目的投产计划。就国内而言,装置投产集中在2014-2016年,由于部分项目延迟,2017年仍有230万吨产能投产(包括青海盐湖与常州富德),估计产能增速约10%-11%。
4.国内2017年供需情况
2016年各个季度的供应是在原有产能基础上减去检修损失产能,然后加每个季度的新增产能而得,其中新增产能分别列于图5、图6中,检修表过长附在最后。2017年各个季度的供应是在2016年末产能基础上加上各个季度的新增产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知的2017年检修计划中仅有上半年检修,并且不包含临时性检修与不确定检修。由于2016年大修较集中,明年总体来说检修力度相对小,这一部分还需继续跟踪补充。
4.1年聚烯烃供应预估
2016-2017年PE主要的产能投放计划列于下表。
检修方面,2016年PE、PP主要检修较多,尤其是2-3季度大修较为集中,详细列表附于最后。2017年上半年检修计划列于下表中,其中未包含临时性检修与不确定检修,实际检修应该会更多。
通过上表1、2可以看出,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的检修相对集中,具体来看,聚乙烯的检修损失产能完全对冲掉新增产能,聚丙烯的检修损失产能可以对冲小部分新增产能,目前能够搜集到的聚丙烯检修相对较少,后期要继续跟踪。假设未来新增产能如期投放,则按照上面所说的预估方法将2016年与2017年各个季度的产能对比用下图表示出来。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2016年四季度以及2017年上半年是聚烯烃产能投放的集中期,明年2季度检修较为集中,预估上半年聚乙烯产量同比增速在5%,聚丙烯由于目前检修计划较少,同比增比相对大,供应偏宽松。3季度同比增速大幅增加一是因为2016年大修集中在这段时间,损失产能多,二是因为2017年下半年检修计划尚未公布,据闻上海石化等有检修计划。新增投产项目不排除有延期可能,届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4.22017年聚烯烃需求预估
宏观经济与大宗商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到聚烯烃行业,终端需求是相对稳定的,我们沿用将GDP增速乘以1.36作为塑料制品消费增速的预测方法[3],明年GDP增速预计6.5-6.7%,推算塑料制品消费增速在8%左右。与上文推算的供应增速相比较,2017年塑料上半年供需紧平衡,若投产装置延期则供需偏紧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且明年上半年3-4月份地膜旺季。
5.内外价差推演进口情况
聚烯烃进口量与进口利润紧密相关,当利润为正或者平水时进口量明显增加。
PE近五年来进口量逐年增加,进口增速大约为5%,2016年进口增速为-3%,可能是外围装置投产较少以及检修所导致。根据统计除个别月份外,多数月份的进口量集中在70-85之间,推算2017年进口增速在2%以上,主要考虑到外围低成本产能的投放。
PP近五年来进口量逐年下降,进口增速大约为-1.6%,2016年进口增速预计为-10%,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近两年国内煤制路线项目的投产使得成本下降,内外价差长期维持倒挂格局,二是国内PP产能增速较快,2015-2017年大量项目投产,对外依存度逐年下降。根据统计除个别月份外多数月份的进口量集中在35-40之间,预计2017年进口增速继续下降。
将上述国产供应、进口、需求等各方面要素考虑在内,基本可以看出:明年上半年聚烯烃投产集中导致产能增速明显,整体呈现供需宽松的趋势,外围低成本产能投放对国内冲击较大。石化检修尚未公布,但出现2016年集中大修的可能性小。聚烯烃进口利润较低,大部分时间倒挂,近期持平,预计一季度进口较多。
6.库存情况
除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GDP走势与产成品库存走势大致相同,换言之,在经济形势趋于上行产成品库存逐渐增加,在经济形势下行时库存逐渐下降。预测明年GDP维持在6.5%-6.7%,偏稳定,较低库存运行的情况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7.基差
据数据统计,L、PP基差大部分时间处于贴水状态,近两年升水情况出现的频率较多,尤其是主力换月期间基差波动较大,L主力基差升水最多至300附近,贴水最高至1700,PP主力基差升水最高至320附近,贴水最高至1600,在有现货资源的情况下进行长线操作比较合适。
8.总结
对聚烯烃价格而言,除了产业链本身还需要关注宏观政策与原油。从宏观来看,目前仍处于通胀阶段,货币政策宽松,大宗商品价格易涨不易跌,海通证券姜超认为目前的通胀只是短期现象,明年初可能重新回落。原油价格出现持续上涨行情,OPEC与非OPEC产油国的冻产协议达成促进了原油涨势,对聚烯烃行业具有提振效果。从聚烯烃产业来看,从2016年4季度开始进入投产期,明年上半年投产计划较多,而二季度相对集中的检修造成的产能损失能够对冲全部(聚乙烯)或部分(聚丙烯)新增产能,若新项目能如期投放则供需相对平衡,一旦延期则供需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