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杂志(微信公众号ID:chinafashion99)2月21日专稿(记者 丁丁 报道):2月20日上午,在上海市衡山宾馆,一场事先经过严格保密和策划的发布会,拉开了百联集团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的序幕,也着实挑动了业界的神经。百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永明透露,双方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系统互通、支付金融互联、物流体系协同等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中国服饰》杂志公众号记者注意到,受阿里巴巴、百联战略合作消息的影响,整个零售板块表现强势。百联股份当日早盘强势涨停,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4%,在零售股中排名第一。
业内人士表示,继2016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后,阿里(系)迅速开始跑马圈地。先是高比例入股三江购物,阿里系易果生鲜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到1月份宣布私有化银泰商业,上周又与大润发传出绯闻(已辟谣),继而本周一与上海商业龙头百联集团落地牵手合作,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动作,明显感觉到“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速度、深度、开放程度都在提升,积极拥抱渠道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东方证券分析师施红梅表示,以阿里巴巴入股三江、私有化银泰为标志,线下消费自2016年4季度回暖为契机,实现全渠道布局成为互联网时代下零售业变革主要方向,在消费品大行业中,品牌服饰受消费升级影响最直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施红梅介绍,线上+线下+物流=新零售。线上是指云平台,线下是指零售门店或制造商,强物流将库存降到最低,减少囤货量,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在其看来,新零售强调线上、线下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结合大物流实现商品及数据的全渠道流通,是广义模式下O2O的全面升级。分析来看,新零售的研究核心是消费者,如何实现消费者所有消费场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交易行为的可追溯,从而完整刻画消费需求,以此指导商品的创造及生产、备货。
分析来看,国内电商的高速发展奠定消费买方市场的良好基础,而服装等实体流通区域呈现生产厂商、零售厂商两端小而分散的局面多级分销制则应运而生,供应链的多环节导致层层加价,因此百货店中的终端零售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广大价格敏感的中低层消费者难以接受,相当一部分商品质量、设计及品牌附加值有限对于高端消费者吸引力不高,百货商场人迹寥寥。而电子商务缩短了中间分销环节,加速了供应链扁平化,淘品牌等服饰的加价率远低于线下传统品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品价格,释放了大量高价格敏感度消费者的消费潜力。
施红梅分析,除了实体本身的品牌商外,电子商务催生大量“淘品牌”等线上自主品牌的诞生,不过在线上线下零售增速都出现放缓的大背景下,渠道红利、人口红利与先发优势逐步消退,品牌服饰行业呈现出典型的买方市场格局,与此同时,传统电商品牌同样面临着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流量红利进入尾声,阿里系(淘宝、天猫、聚划算)、京东、唯品会等综合与垂直平台的龙头地位已经很难撼动,中小商家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议价能力趋弱,不得不被动承受竞争加剧(同质化、价格战)、流量成本上升(单位获客成本增加)的压力。以淘品牌典型代表的韩都衣舍为例,2014-2015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5%与39%,基本与定位类似的线下品牌接近,净利率分别为-4.5%与2.6%,低于线下品牌的盈利能力,电商的成本收益结构已经几乎和线下趋于一致,成本优势和技术红利不复存在。
在施红梅看来,2010年至今电商红利迅速释放的阶段,品牌服饰行业的聚光灯始终集中在电商渠道上,对产业而言,线上线下实际上本就融合一体,品牌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线上运营的精细化,同样离不开线下供应链、物流甚至实体门店等“传统”环节,进入新零售时代,以回归消费者为初衷,线下的价值正在被重新挖掘。
施红梅强调,在新零售时代,品牌服饰企业对线上线下的再一次审视与融合,既是对消费者需求与体验的回归,也是对做好产品本质的回归,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团队去迎接新兴消费人群,最终在供给侧实现行业的推陈出新与整体经营效率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