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运动品牌零售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暗流汹涌的资本游戏。
完成私有化、退出港股市场3个月后,匹克体育近期正式宣布了回归A股的计划。贵人鸟日前再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表明持续推动对威康健身100%股权的收购进程。安踏最新业绩公告也显示,2016年公司营收和净利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站稳行业老大地位。
这3家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鞋服公司的动态,正代表了国内运动品牌转型时期的不安与困惑。如何在“十三五”体育产业市场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这一目标带动的市场中抢得一杯羹?资本更重要,还是市场布局更重要?……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企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追红利不如稳扎稳打
在“重回A股”发布会上,匹克体育董事长许景南重申了退市原因:“我们发现中国香港的资本市场很难为我们创国际品牌制造效益,于是我们决定回归到内地市场,回归到A股。”匹克体育在经历了两次IPO失败后才终于在2009年9月登陆港股,如今却果断退市,准备投入新的战场,这背后是对A股市场寄予的厚望。
相比港股市场,体育概念股在A股确实似乎更受欢迎。第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本土运动品牌贵人鸟的PE(市盈率)是58倍,而本土运动品牌中业绩最好、营收最高的安踏,在港股的PE也只有25倍。匹克在2009年上市首日跌破4.1港元/股的发行价,虽然股价随后上扬,2010年一度达到最高点6.96港元/股,但从2011年起,匹克净利连续3年下滑,其中2012年暴跌60%。虽然自2014年有所回升,但业绩一直不到最高峰时的一半。综观匹克退市之前的5年,其股价始终远低于发行价,在1港元/股~3港元/股之间徘徊。
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任国强曾经表示,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企业如果没有实力雄厚的基金重仓持有,股价是很难维持在高位的,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体育品牌的股票存在偏见。而在国家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国内体育概念股甚至是泛体育概念股都大受投资者热捧。在体育产业深耕多年的匹克在港股市场很难有效运用资本平台,面对内地市场火热的局面也是跃跃欲试。因此,从实施私有化到回归A股之路似乎势在必行。
事实却并非那么简单。虽然在市盈率上看,A股的贵人鸟与H股的安踏有着两倍以上的差距,然而业绩却呈现相反的表现。以运动鞋、运动服装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贵人鸟经营现状并不乐观。根据其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13.78亿元,同比下降1.68%;归属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下降12.93%,终端门店也净减少了263家,与其他本土体育品牌已有较大差距。而2016年度安踏收入为133.5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同比增长16.9%至23.9亿元;整体毛利率上升1.8%至48.4%,稳坐行业老大。
其实,在哪个市场或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顾客的市场在哪里。虽然受到政策红利的影响,A股市场对于体育概念股会更加“友善”,但随着A股监管政策趋紧,对借壳和IPO本身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私有化回归的海外标的想重回A股市场,前途仍然难以预测。而且,贵人鸟的例子也足以说明,光有破釜沉舟般的决心并不足以应对市场的残酷考验,A股市场的游戏并不一定“好玩”。
玩概念不如找准定位
在匹克的这一轮私有化中,道格资本、光大体育基金等进入了匹克体育股东的新名单,投资额达25亿元。据了解,这些资本巨头除了为匹克体育的上市计划提供资源和服务,还将与匹克共同成立专注于体育产业的产业基金及投资并购基金,打造匹克体育产业生态圈。而这个“大体育产业”概念正是如今多数运动品牌融资发展的“动听故事”。
从单纯的体育装备供应商,转型为体育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匹克将涉足体育IP赛事,打造运营体育培训、体育大数据、体育资讯和社交等多个领域,为构建全体育产业生态圈而服务。另外,匹克是李宁之外第二家较早涉足海外市场的品牌,也是本土运动品牌中海外市场收入贡献最多的公司,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两成。据悉,2016年,匹克已经赞助了12个国家奥委会,与遍布世界各地的国际体育组织合作,通过这些跨国合作,匹克将自己的品牌传播到了全球市场。多年精心的国际化布局,也为其打造生态圈建立了信心。
贵人鸟也在努力从传统的运动鞋服品牌厂商向体育产业化集团转型。通过外延并购加速产业整合,以求在主营业务面临的增长压力的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增长。早在2015年1月,贵人鸟斥资2.4亿元间接参股虎扑体育并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公司联合虎扑与景林投资共同设立了体育产业基金“动域资本”,规模达20亿元;并投资包括智慧运动场等30余个体育项目,涵盖了跑步、健身、教育培训、增值服务、智能软硬件等多个体育服务行业。2015年7月,贵人鸟斥资2000万欧元成为西班牙一家足球经纪公司BOY的最大股东。去年年底,贵人鸟又发布公告,宣布拟收购拥有健身俱乐部品牌威尔士的威康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
与匹克、贵人鸟开始涉足大体育产业不同,安踏却在巩固多品牌战略并灵活调整店面,同时加码户外体育运动细分领域的拓展。清晰的定位一直是安踏发展的核心。安踏坚持走高性价比路线,如果定位改变反而容易丢失客户。因此,借助多品牌扩大市场,可以巧妙避开定位模糊的陷阱。安踏借助FILA、FILAKIDS和DESCENTE来锁定高端客户,安踏、安踏儿童和NBA品牌则面向大众消费。在保住原有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安踏努力把产品销售给更多目标人群。在近期召开的业绩会上,安踏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透露,2016年公司引入的高端品牌DESCENTE,会在今年达到盈亏平衡,两年内即可赢利。同时,Kolon品牌也即将入手,届时,安踏在户外用品领域又将开启新征程。同时,公司各品牌店面的占比逐年进行调整。公告数据显示,安踏品牌店面数量减少较明显,安踏儿童店面数量则保持较高的增长。
向大体育产业转型或是深耕体育产品市场,是目前运动品牌的两个比较集中的发展方向。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目前国内体育产业迎来发展契机的大背景下,体育用品企业在追赶政策红利和资本东风的同时,不能忘记“根本”,还需要依靠过硬产品打造更加顺应市场的形象。例如随着全民运动热潮的推动,消费者的偏好正在从追求性能转向追求日常穿搭的时尚感,成为运动鞋服业内对产品开发的新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