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裁缝的底蕴,让“服装”成为宁波的一张城市名片。但随着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上涨,薄利多销的红利消退,传统服装贴牌、代加工企业如履薄冰,如何转型成了各大服装企业的重要课题。
3月7日,由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支持,市民企协会、市校企合作平台发起组织的《周二沙龙》组织宁波市服装企业负责人、银行业界人士、猎头公司代表等考察了宁波服装企业——宁波金鸟服饰,共同探讨“传统服饰到特定行业制服转型”。
1 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做中国“最美校服”
说起校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首先想到的是“丑”——宽松、肥大、毫无美感的运动衫,伴随着这代人度过花季雨季;而60后、70后,作为学生的家长,更多考虑的是“安全”。
把“安全”与“美”相结合,宁波金鸟服饰抓住中国校服痛点,在服装款式设计方面,坚持独特的版式风格,造型线条贴合人体曲线设计,大大提升穿着舒适度,2015年获得“2015年最美校服”称号,实现了传统服饰到特定制服行业的转型。
“金鸟服饰不像传统服装企业,我们没有实体店,在宁波只有一家线下体验店,家长带着孩子试完大小,扫一扫二维码,线上下单,第二天快递就送到家了。”金鸟服饰的总经理屠友明介绍道。
互联网时代,是指尖上的生活,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线下。屠友明说:“线下店,主要用来体验。这体验并不是简单地试试衣服,孩子试衣服时,家长可在一旁喝个咖啡、小憩一会,将体验服务做到极致,也可为品牌加分不少。”
2 做品牌,还是抓生产?服装企业需做取舍
目前,无论服装企业大小都面临着转型之痛。“我们公司规模比较小,主要为团队及个人进行量身定制,但现在也要转型。”宁波中正服饰总经理章海尧介绍说。
转型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建立“品牌”。相比传统服装企业,“品牌”服装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人员。沙龙上宁波领袖服饰董事长王明芳问起金鸟的员工人数,屠友明说:“我们应该比在座各位企业的员工都少。”金鸟董事长詹行锋把企业定位为“只做品牌,不抓生产”,也就是说金鸟服饰推行人才高效能路线,借助系统提升人均产能,而不是简单的人海密集战术。
“品牌与生产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线:做品牌,讲究的是设计,需要及时顺应时尚潮流,首先要求的是快、跳跃;其次,对资金、服务也都要求极高。相反,抓生产则需要在这行不断做精、做深。”屠友明解释说,“这个世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同时做好品牌与生产。我觉得企业如果要转型,在了解自身优势以后,要壮士断腕,才能轻装上阵。”
对企业来说,“做减法”是个痛苦的过程,“我们有自己的加工厂,这两年为了转型也是痛苦的——老客户比较稳定,每年利润虽少但也可观;现在行情逼着要转型,可做品牌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成的。”宁波冰水服饰的总经理李燕感慨道。
“我们参考的重要指标是‘人均产能’。50个人产出2个亿,与2000个人产出2个亿,价值完全不一样。”屠友明是位职业经理人,在出任金鸟服饰总经理前也为多家企业担任过顾问,他深知“断腕”之痛,但是很多企业在断腕之后,“一身轻松”,从而更好地成长。
3 好的文化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保证产品质量
做服装,传统思维认识里,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质量”。但此次在金鸟,听到最多的却是“文化”一词。“大家不要觉得谈‘文化’很虚,文化能很好地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有的企业为了争取订单,在样品上花了大力气,但真正生产时偷工减料,这也是种‘文化’。”诚如屠友明所言,一家时刻提醒自己“诚信”“良知”的企业,产品质量也不会差,见微知著。
随着95后开始步入职场,企业文化对吸引人才同样越来越重要。“70后关注工资,80后注重工资、上升空间,现在90后面试首先问:有没有Wi-Fi,公司好不好玩…”屠友明说,“90后更注重归属感,包容的文化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
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企业或许会得到更多的活力。作为宁波服装业的代表之一,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用人就十分“大胆”,就拿他们的“风尚男装”来说,据悉该负责人1982年出生,如今已执掌8年之久,也就是说在他28岁左右就成了“一把手”。“对企业来说能力比资历更重要,管理岗位竞聘,用更开放的态度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屠友明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每家企业都卧虎藏龙,用公司的格局、文化吸引优秀人才、用好他们的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