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李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宁”)发布了2016年全年业绩。伴随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加上创始人李宁重新执掌公司,去年一年李宁的复苏可谓迅猛,从2015年才从3年亏损中扭亏为盈、实现1400万元的净利润,发展至去年净利高达6.43亿元,增长了近45倍。
而从门店数来看的话,李宁去年也实现了较大规模的扩张,全年新增店铺数量为307家。据统计,截止去年年底,李宁品牌所有的门店数量(包括常规店、旗舰店、折扣店等)约为6440家。
李宁的发展轨迹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起,体育品行业在过度扩张造成渠道严重库存后走入寒冬,而当时的老大李宁也因为过度扩张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出现了连续的亏损。而随着这两年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国内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这两年,体育用品行业又迎来了新的爆发期,李宁也从过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根据李宁今日的财报,2016全年集团收入为80.15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上升13%;毛利较2015年的31.93亿元上升16%至37.05亿元,整体毛利率由2015年的45%提升至46.2%。年内经营溢利为3.86亿元,较2015年的1.57亿元大幅上升146%。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包括出售红双喜10%股权之净收益人民币3.13亿元)上升至人民币6.43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为1400万元,同比增长了45倍。撇除出售红双喜10%股权之净收益,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为人民币 3.30亿元。
从品牌来看,在李宁的收入中,李宁品牌的收入是大头,占据集团总收入的98.9%,达人民币 79.25亿元,较去年同比上升14%;从销售渠道来看,李宁电商业务增长迅速,全年收入同比上升约90%,相对李宁品牌收入的占比提升至14%。
虽然不能确切统计创始人李宁重新回归公司到底为李宁的业绩增长带来了多大的变化,但可以看到的是,李宁的确对公司更快实现复苏、员工士气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李宁回归后,李宁品牌开始提倡更加年轻化的策略。去年除了在跑步、篮球及休闲等品类产品的创新以外,另外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2016年李宁在细分领域展开了一些新投资。去年10月,李宁投资了美国女性专业舞蹈运动品牌 Danskin,独家经营该品牌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业务,公司的目标是2017年下半年在主要及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5-10家试点店铺。
其实说起来,相比于安踏的多品牌战略,李宁也是国内较早就开始多品牌策略的体育运动品牌,此前对海外品牌的运作可以追溯到2005年与法国Aigle合作成立艾高(中国),以及2008年收购意大利乐途在中国市场20年的独家制造及代理特许权。
另外,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李宁也开始重新把目光放在儿童这个群体上,并对原有李宁童装品牌LI-NING KIDS重新规划了发展策略;李宁旗下定位运动休闲风格的快时尚品牌弹簧标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品牌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城市共开设约40个销售点。
当然,李宁的爆发在整个行业并非个例。其中,安踏目前作为国内排名第一的体育用品企业,早已实现复苏并突破百亿销售规模,2016年全年集团收益同比增加20%至133.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增加16.9%至人民币23.9亿元;另外,361度在2016年实现收益增长12.6%,增至50.23亿元;毛利增加15.7%,增长至21.1亿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