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了截至2017年2月的2017财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迅销在该财务期内销售业绩为1.02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微涨0.6%,表现无功无过。公司税前利润倒是取得了大跃进式的增长,达到1476.1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涨幅接近80%。
整体而言,迅销应该对上半年的业绩感到满意——从财报的描述和语气也能感到这一点。但如果对财报进行进一步解读会发现,迅销要担忧的事情可不少。
从整个集团最主力的品牌优衣库说起,虽然品牌在中国和东南亚市场“销售强劲”——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在推出更符合当地文化背景的穆斯林服饰,又在新加坡开出旗舰店后,优衣库的市场知名度显著提高,销量涨幅明显,但综合其它市场表现后,优衣库在海外市场的整体销售仅增长了0.9%至3928亿日元。
日本本土市场的销售表现也并无明显亮点。4551亿元日元的成绩较去年同期只有0.3%的进步。而同店销售0.1%的涨幅更是不太起眼。在财报中,迅销称将在之后优化网络购物的体验,比如增加电商销售款式的尺码和款式选择,并完善诸如线下便利店取货一类的配套服务,以刺激日本市场的需求。
而被迅销集团创始人柳井正预言为“迅销第二极”的GU,也遭遇了秋冬季产品滞销的问题。尽管财报中表示GU的毛衣、多袋裤装、运动鞋等单品销量不俗,但品牌上半财年的销售额还是止不住地下滑——最终该品牌销售跌幅数字定格在1.1%。
值得一提到是,从上一财年起,优衣库就已在日本、中国等其过往表现强势的市场呈现出了增长疲软的态势。不久前刚刚公布的2016财年财报显示,优衣库在日本市场增长率仅为2.5%,这一数字在2015财年时为9%。海外市场表现亦是如此,增长率在上一财年间由45.9%变为了8.6%,其中大中华区销售增幅更是直接从2014财年和2015财年的66.5%与46.3%跌到了9.3%。
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新兴市场,以及GU这样的新兴品牌会被迅销集团寄予厚望。正如我们此前报道的,迅销为优衣库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海外市场,在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尝试,比如最近该品牌宣布将与Loewe设计总监J.W. Anderson展开联袂合作,而在这之前,品牌在加拿大、澳大利亚门店内开出本地化小店聚集的集市,也在美国市场做了一波艺术营销。至于GU,迅销则为其制定了海外拓展计划,4月初,就在香港连开两店。
从这个角度看,利润上涨倒成了迅销为业绩增长遭遇瓶颈找到的挡箭牌。而事实上,在过去半个财年,迅销也的确一直努力地优化供应链、提升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效率,并“想尽一切办法”控制成本——2017财年,迅销集团的毛利率上涨了1.5%。
也许你还有印象,优衣库在2月启用了全新的物流中心Arike HQ,而前不久这个物流中心又成了优衣库最新的办公总部Uniqlo City。新总部的投入使用使得仓储配送速度提升明显,同时设计、商品企划、市场营销部门也都得以进行功能整合以优化效率。这一方面将会给顾客带去更优的商品及购物体验。更关键的,这一系列尝试也将使得迅销的毛利率显著提升。
不过,在这个财务期内,由于整个新系统尚处于建设和试运行阶段,导致其提升表现并不明显。更多的成本控制成果来自各市场对于折扣幅度和频率的严格把控以及在行政综合开支方面的缩减。另外,美国市场在经过长期经营后终于“大幅减少”的亏损,也是使得集团利润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迅销集团来说,在销售乏力的情况下,控制成本以提升利润率,是颇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