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内外棉价差整体呈现从“从大到小,再由小倒大”的V字型变化。在国内棉价总体持稳的大背景下,背后的主要推手无疑是外棉价格的上窜下跌,可谓“其涨也勃焉,其跌也忽焉”。特别是在5月中下旬,外棉一波暴涨行情,致使内外棉价格一度抹平甚至出现倒挂。但在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长、7月1日之后我国棉花增值税率降至11%等一系列利空消息压制下,外棉重启新一轮调整行情,致使内外棉价差迅速扩大至1000-1500元/吨区间。内外棉价差变化的背后,直接反映出进口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前景。
储备棉方面,在经历轮出底价连续下调5周之后,国储新疆棉每日挂牌数量降至1万吨左右低水平,成为市场上最为抢手的资源。如以储备棉成交均价进行纺纱成本测算,虽然受抛储成交均价回升的影响,企业的理论利润空间自1300-1400元/吨被压缩至800元/吨左右,但获利水平仍处于较高区域。可以说,抛储红利让纺织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国际棉花现货市场方面,自2016年5月底以来,印度国内棉价在全球保持较低水平的状态被一举扭转。以印度国内S-6棉花提货价为例,其在2016年下半年一度持续高于Cotlook A指数10美分/磅左右,令印度棉纱出口竞争力受到较大冲击。截至目前,二者价格基本维持相互缠绕的格局。
随着棉价的下跌,棉花与非棉纤维的价差再度缩小,棉花在市场上的消费优势或将再度体现。
国内棉纱市场运行较弱。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棉纱结算成本降低,进口棉纱现货价格大幅回落,并逐步向国产纯棉纱价格靠拢。同期国产纯棉纱价格稳中偏弱运行,跌幅不及进口纱,两者之间价差有收窄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