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沪两地正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
7月12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与来访的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举行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表示,“上海将全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推进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3个月后,浙江省在今年6月召开的党代会明确部署,今后五年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7月17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再次明确表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稍有不同的是,湾区的名称和内涵在近期不断演化。此前,浙江本地媒体普遍提及“杭州湾湾区”的概念,而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宪为代表的上海学者提出的是“沪杭甬湾区”的概念。
如今,沪浙两地领导定的名字是:环杭州湾大湾区。
建跨海高铁解决交通痛点
杭州湾地处长三角洲南翼黄金区域、钱塘江入口,是国内唯一河口型海湾,其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南岸为宁绍平原。
早在2003年,浙江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时,已将沿海沿湾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温州、台州六市纳入环杭州湾区域。目前,这六市经济总量占浙江全省的79.8%,其中湾区核心区生产总值占浙江省的57.7%,工业增加值占浙江省的54.3%,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浙江省的35.8%。
据了解,浙江省发改委正在编制《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目前该委已组织人员分赴杭州、绍兴、嘉兴、宁波、舟山等沿湾地区开展专题调研。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李鸣近期参与了上述调研,他介绍,浙江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需增强杭州、宁波两大中心城市极核功能。
广义而言,环杭州湾以上海为龙头,构建“1+2+3+×”的空间格局,上海是龙头,杭州、宁波是两个中心城市,舟山、嘉兴、绍兴为三大协同空间,×即可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
交通是目前杭州湾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痛点所在,主要难点在于与上海的交通联系完善、湾区内轨道交通网建设的滞缓。
在去年的一项课题调研中,朱李鸣建议,加快谋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使宁波与上海的交通联系更为便捷。
目前,杭州湾上没有跨海铁路,而仅有两座跨海公路通道—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嘉绍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通车后,从宁波到上海莘庄的距离仅179公里,从而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
嘉绍大桥北起嘉兴市海宁,南接绍兴市上虞区,于2013年7月正式通车,嘉绍大桥开通后,在杭州湾上形成了第二个跨海的交通闭合圈。
跨海高铁已提上日程,今年3月,宁波市官方公布消息称,“十三五”期间将建设沪甬跨海高铁客运专线,该项目从铁路宁波西站至上海虹桥火车站,横跨杭州湾。
值得一提的是,沪涌跨海铁路自2008年始提议以来,进展较缓慢,其重要原因是该工程涉及海域宽阔,潮差大,流速快,水文条件复杂。此次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跨海铁路桥梁桥长和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
除上述跨海铁路外,浙江省还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再建一条杭甬高速公路。杭甬高速是全国最忙的高速公路之一,近年来再造一条高速公路的呼声挺高,而规划中的高速第二通道,是真正靠近杭州湾水域的环杭州湾高速公路,沿杭州湾南岸由西往东,途经杭州、绍兴、宁波三地,并间接联系舟山,与嘉绍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相接,与现有的杭甬高速公路南北呼应。
随着跨海高铁的建设,以及拟议中的沪杭甬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的建设,沪浙两地在空间上更加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开发洋山港重构浙沪空间格局
为加快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浙沪两地已决定深化合作。
在7月12日浙沪两省领导人的座谈会后,两地签订了《关于深化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的备忘录》和《关于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
按照上述协议,沪方指定上海港务集团,浙方指定浙江省海港集团,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对小洋山进行开发经营。小洋山北侧由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上港集团共同组建开发公司,实现两个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全面加快小洋山北侧开发建设。
对于上海而言,要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金融和港口航运不可或缺,而陆家嘴和洋山港正是这两大中心的核心区域。
如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和发展越明确,对于浙江的依托日益加深。
在20世纪末,上海的港口优势已处在衰退之中。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集装箱运输大型化的趋势已经形成。现代海运业高速发展,运输船只越造越大。上海的吴淞港、外高桥港,囿于水深局限,大船不能停靠,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航运业的发展,而位于杭州湾属浙江嵊泗县洋山镇的大小洋山港,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水深的天然港址。
据了解,上海和浙江在2002年左右达成协议,洋山岛管辖权归上海管理,行政隶属浙江省,周边海域由浙江分管,在船舶进入洋山港海域时需要领航,所有领航费的收入归浙江省,并且原岛上的居民搬迁由居民自由选择。
洋山港的建设具有重构浙沪空间格局的战略意义。这一项目规划在嵊泗县大小洋山岛,以礁屿为依托,填海建设人工岸线,总投资1000亿元,50个深水泊位。2005年12月10日,水深达到15米的洋山港开港,到目前,洋山港已经完成三期工程。
随着洋山港的建成与开港,宣告了上海没有深水港历史的终结,而得益于洋山深水港的规划建设和多年发展,目前上海港已经超越香港、新加坡,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洋山深水港区的口岸、港政、航政归上海管辖,洋山港区所在的嵊泗县在行政上属浙江省,这意味着洋山港和嵊泗县的行政归属与经济归属暂处于割裂的状态。
目前还在建设中的洋山深水港,将在杭州湾口形成一个人工半岛,更加紧密浙江与上海的联系。嵊泗至洋山只需半小时航程,加上舟山的连岛工程,杭州湾地区的空间格局,将更为紧密。
错位发展寻找正确定位
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7月2日,宁波举办了首届杭州湾湾区论坛,宁波市社科院院长陈利权在该论坛中坦言,杭州湾区面临的挑战,是处理好长三角城市群战略的关系、(宁波)与上海的关系、杭州与宁波的关系等。
对于浙江而言,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建设,重要的是跨行政区域的协调,以及优化区域内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
在去年浙江省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对现有的杭州湾产业结构作了一个评价:“产业同质化、产业布局雷同,存在低小散弱不可持续的问题,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
从北而来,环杭州湾地区有上海临港新城、嘉兴港区、海宁连杭经济区、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滨海新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余姚滨海新城、宁波杭州湾新区、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物流枢纽港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区。
上述区域中多个新城(开发区)提出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雷同。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该地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深水港,距离上海市区70公里,内邻杭州湾、外眺东海,这里过去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芜滩涂,如今,上海临港产业区正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新名片。而像杭州的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宁波的杭州湾新区,在过去几年里,也都是以发展高端制造为重要目标。
虽然产业布局有雷同,但上海企业正在增强与浙江企业密切的经济技术交往,如上海通用汽车在浙江大量定点采购零配件。
在湾区经济的核心功能方面,浙江的产业定位和城市定位,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如浙江省近期提出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的规划,决心将钱塘江金融港湾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财富管理和新金融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