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USDA统计,2017年7月21-27日,2016/17年度美棉出口净签约量为负1.26万吨,不仅创周签约年度最低,且净出口为负值,即签约合同数量低于毁约数量,取消合同的国家有韩国、越南、巴基斯坦、印尼等,还有少部分东南亚买家甚至未与卖方沟通、协商就单方面毁约,导致美棉抵港、入保税库采购方却迟迟不肯现身、付款、提货。对于买家频繁取消合同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6月份以后船期的美棉品质、品级并不理想甚至低于合同约定。从调查来看,2016/17年度美棉的出口签约高歌猛进,越南、印尼、印度、中国、土耳其、韩国等国买家购买热情高,截止5月中下旬美棉就已处于超卖状态;一些轧花厂、出口商和国际棉商不仅将2016/17中后期低品质、低可纺性的美棉捆绑销售,而且为了凑足合同将2014/15、2015/16年度陈棉一并打包装船、交货(销售商适当补差价),但由于各产地、批次、厂家及年份差异非常大,纺纱配棉难度上升,一些纺中高支纱的卖方主动解约不足为奇,少数棉商计划采用2016/17年度澳棉代替交货,但因本年度澳棉也一票难求而操作困难。
二、5月份以后印度棉、西非棉、澳棉等竞争力增强,对美棉出口威胁加大。从外商报价来看,5-7月份SM 1-5/32〞澳棉远东主港报价与C/A SM 1-1/8〞(C/A SM 1-5/32〞供给寥寥可数)的价差稳定在1-2美分/磅,而SM 1-5/32〞西非棉的报价则基本与EMOT SM 1-1/8〞一致。另外,近几个月2016/17年度印度中期花大量推向国际市场,虽然断裂比强度、杂质等指标低于中低品质美棉,但纤维长度、马值及其它原料可纺性却强于美棉。一些国内纺企表示,相较于美棉、澳棉,印度棉国际棉商、贸易商的议价空间、降价空间更大。
三、全球中高支纱的消费和订单需求低于预期。据ITMF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全球纱线产量增长了30%,亚洲棉纱产量增长31.8%,较去年同期增长2.1%。从越南、印度、印尼等纱厂、出口商反馈来看,增长主要来自C32S及以下支数的棉纱,中高支纱则持平甚至略有下滑,中国市场对进口棉纱的需求也集中在C20S-C32S、OE纱及低支赛络纺纱,对40S及以上进口纱不感冒。因此,部分亚洲纱厂主动放弃高品质、高等级机采棉合同,从而达到降成本、增利润的目的。
四、6、7月份美元指数持续下滑,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走强,棉花(15160, 95.00, 0.63%)进口成本持续上升。据统计,截止8月1日,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累计下挫了近9%;8月3日美元指数收跌0.2%,报92.8856,盘中触及15个月低点92.5356,受此影响,包括印度卢比、越南盾、韩元等地在内货币汇率不断上升,纱厂和贸易商采购的美棉实际成本快速增长(虽然合同美元价格不变),而6/7月份国际棉纱价格、销售量淡季走低,纱厂感受到的成本压力越来越突出,取消高价原料采购合同、避风险成为可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