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被誉为“纺织品味精”,在织物中加入约2%-5%的氨纶能显著改善织物性能,增加其弹性。氨纶应用领域从衣服领口、袖口和袜口开始扩展到了服装面料、生物医疗行业等方面。记者日前在采访时了解到,当前,氨纶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降。我国氨纶行业要依靠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差异化两步走,以此拓展新型市场。
产能过剩利润下降
2016年,氨纶产能为69.88万吨,增速较2015年回落,增幅约为7%,表观需求量约为45.5万吨,供过于求格局形成。同时,受原料与市场需求影响,氨纶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去年跌幅在7%左右。由于国内产品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价格竞争仍然是主要策略之一,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去年氨纶行业整体利润下降,行业竞争、企业分化都在加剧。
据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刘京奇介绍,当前,氨纶产能还将持续增加,在2017年底将进入爆发期,预计国内氨纶实际可运转产能将接近75万吨,较2016年增长6.58%左右,总产量将增长至56万吨。同时,他预计,2018年可实现投料的产能将较2016年增长33.9%,达93.58万吨。
刘京奇认为,在这轮扩产后,氨纶生产越来越倾向规模化、集中化。
2015年,我国4万吨及以上企业产能占比54%,今年预计将达63%,行业集中度将提高,几家龙头企业将影响市场价格的制定,中小企业压力增大,常规品种竞争将更激烈,中低端市场价格话语权将会逐渐过渡到下游企业。未来,可以预期氨纶行业将会进入微利阶段甚至亏损阶段。
而大部分国内企业重生产、轻调研,技术力量薄弱的局面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如果不能有效改变,必然会面临残酷的竞争环境。
提高质量是关键
氨纶生产过程中每个操作单元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自原料进入预聚反应系统到经过纺丝甬道得到产品,直至终端用户,受生产工艺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氨纶的分子结构可能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不对氨纶生产工艺过程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很难发现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也不能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表示,近几年,氨纶市场还可以,扩产也没有停步,但是国产氨纶依旧存在价格低、质量差的现象。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向东也表示,客户的利益是行业的价值所在。目前,行业价格竞争显现,但是降低成本不能以牺牲品质为代价,必须以质量赢市场。
据了解,氨纶分子的软段和硬段结构是决定氨纶性能的根本,助剂的添加对氨纶性能的提高起辅助作用。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毛植森认为,为提高氨纶产品的质量性能,必须从分子结构设计的理念出发,从聚氨酯的结构和其分子基团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选用合适的二异氰酸酯、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及扩链剂作为原料,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氨纶产品。但目前整个行业缺乏相关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需从试验的设计、反应工艺条件、分子结构分析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阐明原料组成、扩链剂等因素对氨纶产品的性能影响。
此外,毛植森提到,还需要深入研究助剂对氨纶纺丝的影响,氨纶纺丝原液的熟化条件、储存时间、环境的温湿度等对氨纶产品的性能影响,对这些进行深入研究,对氨纶的生产和指标的控制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品差异化成方向
近几年国内氨纶平均表观消费增速大于10%,差异化、高端氨纶的需求增长明显。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未来市场对于差别化、功能性、
附加值高的氨纶纤维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张斌认为,目前,国内差别化产品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公司,国外先进公司的差异化产品比国内每吨价格高4000~5000元,扩大产能不是提升竞争力的手段,差别化氨纶的开发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必须将新品研发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紧紧把握市场供需关系,瞄准市场实施产品差别化战略,不断推陈出新。
据毛植森介绍,差别化氨纶产品开发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调整聚氨酯软、硬段结构以及聚集态结构,从而改进氨纶的性能。差别化氨纶的开发应从聚氨酯分子结构出发,除重点考虑分子结构中的软段、硬段、氢键、结晶度、微相分离等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可能给产品性能所带来的影响以外,还应考虑纺丝工艺条件的不同也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影响。
此外,差异化氨纶产品开发需要深入开展氨纶的结构特性与功能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各种材料的表征分析技术发展迅速,这给氨纶科学及其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开展氨纶的结构特性研究,对差异化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