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给三地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了哪些变化?行业协会在时尚产业的协同方面推进了哪些具体工作?未来该如何有效均衡各方优势打好协同发展“组合拳”?9月27日,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文生、天津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葛传兵、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建刚做客新华会客厅,畅谈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
变化: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构建现代纺织新格局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协同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纺织服装产业带来的变化,葛传兵介绍,天津纺织这三年重点围绕着产业的升级和产能转移,定位为科技、绿色、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构建了现代的都市纺织新的格局,主要形成了端制造业、国际贸易、现代服装业、内贸物流四个经营板块。“我们将传统的纺织服装业保留了精华的部分,注入了科技、绿色、智能的元素,提升了我们科技的高附加值,让高端的纺织保留下来,把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实现了产能转移。”
“制造业的转移和疏解,这是对北京纺织服装业最大的影响。”王文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北京的纺织制造业基本上已经疏解、转移完毕,留在北京的服装制造基本上以小规模为主,同时也在疏解过程当中。
赵建刚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对河北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北京、天津产业的转移首先带动了河北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其次,河北的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集聚和整合重组具有重大的促进力量,对整个行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针对企业,对企业做自身提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对企业由量到质的变化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举措:三地携手 助力产业转移、设计创新
如今,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三年多,各项工作均已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
王文生表示,京津冀三地行业协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召下,河北的衡水主要承接北京、天津的制造业转移以及河北重点地区。
对此,赵建刚介绍,在此背景下,2014年9月,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牵头,北京纺织服装协会、天津纺织服装协会和河北协会三家协会为主体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产业联盟随之应运而生。
葛传兵认为,三地协会当时成立联盟是充分的把三地的资源实现优势的互补、产业的融合、上下游综合的配套,输入科技、品牌、时尚、绿色等现代元素,来打造京津冀产业链的生态圈,形成京津冀自由的品牌,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京津冀的产业极,和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互补的一个新的增长极的考虑。
他指出,天津当时在会上与河北衡水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天网控股公司和纺织建筑设计院与工业园区也签署了设计和制造的合作协议,而且这几年也做了很多项目的推进工作和落实工作,有效地承载了联盟的活动的载体。
此外,王文生透露,三地行业协会首次举办的“京津冀青年设计师百强推选活动”颁证仪式和部分青年设计师优秀作品的联合大秀于北京时装周亮相。“这项活动延续了刚才葛会长讲的我们三地在协同的过程当中,在设计端去加强力量,通过这项活动京津冀青年设计师的推选活动每年去发掘京津冀地区的优秀青年设计师的人才,给他们一些设计方面的服务和创业支持,去推动整个地区的产业水平和时尚水平。”
王文生还强调,今天总结三年来三地行业协会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葛会长也提到我们有更高的愿景,除了取得目前的成果以后,我们能不能在资本层面上在其他层面形成更紧密的协同。”
未来:发挥三地优势 打好协同发展“组合拳”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战略实施三年多来,有效均衡各方优势打好协同发展“组合拳”一直备受业内关注。
“三年来,这种协同我理解还是属于松散型的,下一步要向纵深发展或者更高层次的发展,建议往紧密型发展,因为松散型发展的载体还是建立在协同机制上和我们所在的行业集团二级公司、三级公司合作上。”葛传兵建议,过去三年走的是机制合作、定位合作,后几年建议从基本上考虑紧密型的合作。北京很清晰,定位为时尚控股,天津纺织我们定位为高端制造、现代都市纺织,河北定位也很清晰。
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三地优势,王文生也赞同葛传兵的观点。他认为,实际上,对三地协同有更高的追求,今天以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为引领,跨地区、跨所有制,甚至跨领域,现在一说时尚就跨出了纺织服装行当,这种协同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赵建刚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了京津冀原来各省各地区的壁垒,政策发布以后,三地人才的支撑资格互相认定对发展有很大的优势,三地协会协同的最大意义或者最大的作用主要在于人才集中,而且成果要共享。葛传兵强调,纺织制造业主要是定位清晰、分工明确,通过一级公司资本的相互参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大的决策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样能够调动资源的平衡、协同,使资源更加有效,使人、财、物流动的更加充分,使科研和成果能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