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在北京发布了2017年秋季《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无论从硬指标PMI还是软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日趋强劲,预计在2017和2018年分别达到3.6%和3.7%,而中国预期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8%和6.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AifredSchipke)表示,现在中国首先应该着手应对的是债务问题。
IMF驻中国副代表张龙梅在介绍中国经济展望时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已向上调整,是推动改革、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好时机。但是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非常依赖于信贷扩张,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增加了中期的下行风险。
该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民生证券研究院联合主办。
警惕信贷风险
201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长日趋强劲,但经济复苏仍然乏力,还需要多边层次上做出新的努力,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势头强劲,但同时也伴随私人和公共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等问题。
张龙梅介绍称,IMF对于中国经济的展望是通过新的“再平衡框架”,即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或者说是经济的结构。这一框架主要有四个维度:第一是外部再平衡,第二是内部再平衡,第三是环境,第四是收入分配。基于这样的框架,首先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经济对于出口的依赖越来越少,实现了外部再平衡。其次,从内部来看,中国正在经历转型,从投资主导转向需求推动;此外从供给端来看,服务也日益成为经济的一大支柱。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从2012年开始增长,到目前已经达到近60%的贡献率。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通常是70%到80%,预计未来中国服务业的贡献率还将继续上涨。
不过,张龙梅表示,中国内部的再平衡还面临一个关键挑战,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依赖于信贷扩张。
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非金融领域的债务占GDP的比值在不断大幅上涨,预计未来仍将继续上涨。“我们现在面临最重要的挑战是需要一些政策和行动去解决这一问题。”张龙梅称。
IMF的研究显示,过去几年至今,银行间的借贷以及资产管理的规模已经从峰值开始下降,这是金融去杠杆的成效。但实体经济的信贷增长只是相对放缓,总体来说仍然非常强劲。张龙梅强调,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在过去积累的脆弱性仍然非常大。主要是看信贷缺口,最近有一点下降,但是绝对水平还是很高的。因此,一些减少经济脆弱性的政策需要持续下去。
张龙梅称,过去中国家庭债务相对低于其他国家,但是近期中国家庭债务水平增长非常快,这成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要保持增长而不积累过多债务,就是要减少对信贷扩张的依赖。
IMF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如果要有一单位的产出,则需要一单位的信贷,但危机之后,最近几年同一单位的产出就需要四单位的信贷,依赖程度大幅提高。那么,如何能够减少信贷的依赖?一方面可以通过再平衡,包括从投资驱动变成消费驱动,另外就是改善投资本身的效率。
率先解决债务问题
IMF强调,仍将关注中国企业的债务风险问题,包括家庭债务。
2017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就中国经济前景发表演讲时指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所以在2009年后的两年内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但这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经济很快从危机中恢复。现在,中国需要将杠杆率降下来。
周小川称,分部门看,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并不高;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仍然处于低位,但增长较快;主要的问题是企业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较高。得益于低利率环境,当前偿债率仍较为合理。
席睿德表示,目前中国的公共债务的数字非常具有争议。通常认为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37%,但是其中有一些隐性债务可能会成为公共债务,比如地方政府的一些融资平台、政府主导基金等。尽管它们在帮助中国融资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也推高了公共债务水平,算上这一部分,公共债务是GDP的65%。
“中国有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但是在结构化方面要采取更宽泛、更基础的政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