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五大关键词带你重温服装行业2017!

发表时间:2018年01月03日    作者:刘晓青

  时间划过了2017,开启了全新的2018。

  对于中国服装行业来说,消费升级、技术赋能、政策引领等种种利好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时代赐予我们的礼物。

  而中国服装行业这一完全市场化的产业,本就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属性,于是我们看到了企业争先恐后的创新创造,看到了行业厚积薄发的日新月异,一针一线,指尖流淌的行业温度令四季都暖如春。

  此时,回顾亦是前行!

  关键词一:上市

  在IPO大潮里,服装企业从来都不算是主力部队,但也从不缺服装企业的身影。资本的助力已然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2017年的上市旋律中,女装企业成为了“主力”。

  2017年1月,休闲服饰品牌太平鸟在A股主板上市,打响本土服装品牌在这一年扎堆上市的头炮。这之后,女装品牌玖姿母公司安正时尚、户外运动服饰生产商牧高笛、Broadcast:播母公司日播时尚、童装起家的安奈儿、起步股份、已在港股上市的拉夏贝尔也都纷纷加入阵营。

  整体看,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虽然都有在发行首日股价冲高后又迅速回落的问题,但是截至2017年12月19日,这八家公司的股价总体较发行价都取得上涨,其中太平鸟市值一度超过120亿元,牧高笛股价上涨107%,拉夏贝尔也有接近90%的涨幅。

  毋庸置疑,对于有扩张野心的公司来说,公开募股的吸引力十分巨大。这也是为什么总有这么多的公司主动发出,或是被动传出启动IPO的消息。

  开店、供应链以及“全渠道”,这是今年服装企业在IPO时,呈现给资本市场募资融资方向上的一些共同关键词。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规模扩张仍是服装企业的绝对主题。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时尚产业的发展模式,电商业务、O2O全渠道、信息化建设、供应链改造,包括制造流程的改变和智能化产品的兴起,背后都可归结为科技的变革。而资本正在对科技和时尚起到一个放大器的作用,对于登上资本平台的服装企业来说,如果某一家企业能够善用资本、科技和时尚的力量,将三者有效结合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未来在市值表现上脱颖而出,占据行业领头位置,值得期待。

  关键词二:并购

  如今再看到Aquascutum、Karl Lagerfeld、Vivienne Tam等国际品牌,可以“自豪”地说这是中国的品牌。2017年服装企业的并购热潮可谓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势头凶猛,而且众多品牌“买买买”的对象都是大名鼎鼎的国际知名品牌。

  今年,如意集团先后收购英国男装品牌Aquascutum和Trinity Ltd.利邦控股有限公司51.38%的控股权,此后又将包括LYCRA(莱卡)系列纤维的美国聚合物及纤维供应商英威达的服饰和高级纺织品业务收入麾下;歌力思继收购德国女装品牌Laurèl、美国轻奢品牌Ed Hardy、法国设计师休闲品牌IRO后,又以37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拿下美国华裔设计师品牌Vivienne Tam中国大陆运营权;七匹狼以3.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价格获得Karl Lagerfeld80.1%的股权;贵人鸟收购世界知名体育品牌PRINCE中、韩资产;童装也是收购的热门领域,安踏体育6000万港元收购中高端童装品牌“小笑牛”KingKow,海澜之家以自有资金6.6亿元受让新余云开等股东持有的英氏婴童约44%股权……

  为何国内品牌如此热衷于收购海外品牌?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直接获得海外品牌自身的客户群体;获得海外品牌的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弥补品牌原先的定位空缺;推动集团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增强品牌竞争力,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如此种种,收购无疑是“从1到10”的买卖。

  中国服装企业对海外品牌的收购只是“冰山一角”,国内企业的联合同样频频,无论是在行业内进行产业链上资源的收购,亦或是行业外跨领域泛时尚的延伸。而更多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将触角伸及时尚领域,如赫美集团、复星集团、弘毅资本等,产业的边界在逐渐模糊。

  在服装企业大手笔“买买买”的背后,是行业的复苏,是转型的需要。撇开资本运作的因素,从产业的角度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购买服装(泛时尚)业务资产进行时”,并购活动相当的活跃和频繁,但还没看到完成态。这其实和服装上市企业多元化转型相对应,可以视为服装产业、时尚产业和资本紧密结合的一种反应,并购愈来愈频繁,资本愈加活跃,促进行业重构整合。虽然这有点显得“老调重弹”,但事实上确实如此。

  从这个层面延伸开来,可以认为未来服装产业的一种发展模式是资本平台会推动形成服装时尚产业的“实业平台”。这个资本平台不仅仅是指A股,亦可泛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资本的引领下,品牌、品类、渠道、供应链资产等都可以装进去,这也是有些服装企业在频繁并购不同品类、不同品牌、不同渠道、甚至不同市场资产的原因。

  这会催生出伟大的本土服装品牌、时尚品牌吗?不一定。但有可能催生出大鳄般的本土成熟的时尚并购基金、巨大规模的时尚产业营运商。

  伟大的时尚品牌,和伟大的时尚资本营运品牌,这两样东西,中国服装产业都要,而且背靠着庞大的消费升级人群,相信一定会诞生。

  关键词三:消费升级

  2017年,“消费升级”扑面而来。这个频繁出现的词汇贯穿各行各业,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后人们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消费升级首先代表着消费水平的升级。人们开始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价格不再是主要的衡量因素。另一个维度则是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在食品烟酒、衣着等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领域所花的钱越来越少,在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附加值相对较高领域的花费越来越多。这些消费行为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目前正在进入品位需求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也在左右着消费升级的浪潮。85后与90后已经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体,他们追求的个性化、高品质、体验式的消费需求,成了所有消费类企业研习的“通关密码”。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2017年,整个服装行业呈现出更为积极、灵活且理性的态势,同时也更加清晰消费者在其中充当的作用。

  在新风口,新技术,新物种,新玩法,新服务等轮番涌现后,顾客作为这一切“新”的核心,被再度聚焦。之前的“产品为王”“渠道为王”,如今更成为“消费者为王”。如何讨好消费者,成了服装品牌的新课题。

  品牌不再一味高高在上,单方面传输信息给消费者;而是以更加积极、热情的态度去谈心消费者;并根据顾客反馈的大数据去改善自身产品、服务、营销等一系列层面。

  为此,美邦在过去一年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研究年轻目标消费群体,并做出精确的消费者画像,力图从个性、圈层、喜好等各个维度了解当今的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时尚偏好。森马则首度以“超级粉丝节”的形式去接触消费者,将营销活动概念化,意在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与森马的目标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纽带。

  而太平鸟不管在产品上,还是营销方式方面,都显示出了一种后来者居上的态势。男装“24小时不便利店”、童装“小黄人快闪店”、女装“LIVE ON STAGE”大秀、乐町联名款“鸟人”系列Slogan Tee、高端女装MATERIAL GIRL与UMBRO联名、暴风音乐节的Shock Bus……

  在以“时尚”为品牌抓手的发展过程中,太平鸟以优于绝大多数传统品牌的敏锐度嗅得潮流转变的先机,在短短3年之间,完成了品牌的调性迭代,深度攻陷了90后的衣橱。

  诚然,都知道要变,但并非盲目乱变。正如上述谈到的美邦,其之所以将原有的品牌裂变成5个系列而非6个或其他,都是基于前期对消费者细致的分析,而这背后离不开大数据。

  关键词四:大数据

  “数字经济将促进以消费者为中心,推动由B2C向C2B的商业模式转变。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生产商和零售商实时跟踪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变化,深度挖掘潜在市场,提供个性化商品,引导消费产品升级。同时,随着中国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工匠精神和质量第一,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升级,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迈进。”2017年11月14日,毕马威发布《破茧成蝶:新零售赋能服装业——互联网第一大品类的魅力变革》中指出,服装行业在此轮变革中将面临全面数字化,消费者中心化及信息传递加速等行业升级,传统服装的行业复杂度在新零售变革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多样创造性,并一定程度上引领其他相关行业变革。

  在上一轮变革中,服装行业已经迈入了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而在新一轮的变革里,服装行业将面临全面数字化,消费者中心化以及信息传递加速等行业升级,这也意味着新零售时代的带来。服装行业从过去的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由企业决定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的传统零售链式价值链,正逐渐过渡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零售环式价值网。

  新零售时代,大数据和新技术将赋能供应链升级,由消费者定义业务能力和数字技术,基于数据赋能全域商业获取长续竞争优势,通过场景、互动、连接、体验来提高品牌黏性,创造新客群、新需求和新服务。

  而服装行业的领先者,也正从全域营销、大数据驱动研发、共创产业链、全渠道融合、智慧门店、品牌大数据等六个方面探索如何更好地应用数据。

  在客户旅程中增加品牌与消费者的触点,延伸消费者售前和售后的运营,将能帮助品牌商创造客户增量、提升客户价值。全触点互动的同时,观察由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将能预测潮流趋势和消费者诉求。

  面对市场迅速更迭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品牌的“不为”将意味着淘汰。服装品牌们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但也面临着最大的机遇。品牌下一步应该认识新零售对战略及财务目标的影响,在商业模式中强化全域运营,引入数字化手段,重视大数据和新技术的发展运用,从而支撑商业和运营模式的升级。

  关键词五:全社会大协同

  2017年的“双11”,是各电商平台新零售布局实践的一场大考,也生动地显示了数字经济和全球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新零售”提出的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打通线上线下商品、支付、物流、会员等商业生态体系的构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今年的“双11”,已经走到第九个年头。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今年的1682亿元,正在确立阿里巴巴经济体和中国商业进步的里程碑。与不断刷新的商业数字相比,其背后金融、物流等全社会高度参与的商业大协同才是重点。技术、商业、数据、智能化在“双11”这天体现得淋漓尽致。

  “双11”的意义也早已超越消费和零售领域,成为商业和经济变革的最大试验场。它展示着面向未来的商业哲学和价值观:经济体赋能,全社会合作,高速度迭代,大数据保障。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商业大集结中,物流、支付等商业全链路的通畅成为新零售改革的根本所在。在“双11”的刺激下,国内所有物流企业、金融机构都在全力以赴,从机器人分仓到智能化分拣,再到金融机构的无缝数据处理,种种高精度的商业协同紧密进行,不断推动国内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零售到支付、物流,再到技术、数据和制造,“双11”拉动的全社会大协同,正是一套完整的面向未来的产业升级方案,更是在构建完整的面向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标杆与驱动价值。

  如果说在“双11”这场大协同中,零售是表层,物流和支付是中层,那么技术、数据和制造则是支撑它的底层。

  “新零售”之所以不同于传统零售,就在于它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带来的海量数据。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力量和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底层驱动“双11”这个庞大社会协同运转的动力。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人、货、仓、配的结合。未来60%、70%、80%的零售应该是新零售,传统零售不通过技术、数据和供给侧的重新改革,我觉得没有前途。”

  总而言之,伴随着“新零售”的语境,2017年诞生了多种复合集约型的零售组织新形态,零售活动的多方参与主体也逐渐回归本位,“新零售”概念也因此逐渐被业界认可,成为零售行业变革发展的驱动催化剂。

稿件来源:中国服饰网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匹克9791万元“鲸吞”旗牌王,多品牌会助其重回A股吗?[2017-12-27] 
·计划收购内衣中的“劳斯莱斯”La Perla,频频触及时尚领域的复星打得什么牌?[2017-12-21] 
·变与不变,迪尚这样叩开转型的大门![2017-12-13] 
·数据已然成为服装企业未来的“通关”密码,这项技能你get了吗?[2017-12-08] 
·同是服装企业老板,为何仅申洲、雅戈尔、安踏能进中国百佳排行榜?[2017-11-13] 
·三季度女装上市公司哪家强? 歌力思营收、净利均实现大幅增长[2017-11-07] 


相关资讯  
·全民户外催热多场景穿着 防晒服饰市场持续“高温”[2024-04-22] 
·服装服饰行业2021-2023年经济运行分析[2024-04-19] 
·服装服饰行业2023年1-12月份经济运行分析[2024-03-25] 
·2024年1-2月份纺织服装、服饰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汇总表(全行业)[2024-04-02] 
·2024年1-2月份中国服装与鞋靴出口金额统计表[2024-03-21] 
·2023年1-12月份中国服装与鞋靴出口金额统计表[2024-02-21] 
相关出处  
·中国(大朗)毛织服装流行趋势动态发布暨新品订货会顺利举行[2017-11-03] 
·孙瑞哲:服装是美学表达与技术呈现交相辉映的产业[2017-11-03] 
·打造中国童装第三极,小即墨的大梦想[2017-09-05] 
·你所不知道的麻产业生态,11月江西新余告诉你答案![2017-09-02] 
·(组图)SANMIAO“昨日即未来”主题文化服装展亮相深圳服交会[2017-07-14] 
·(组图)智能时装商店泰莲娜亮相深圳服交会[2017-07-14]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