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琼斯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青春回忆的品牌了,当时,不少人以穿杰克琼斯为傲,而演变至今,它状况如何呢?这个来自于丹麦的服装品牌,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又是凭借什么令我国不少根正苗红的少年们念念不忘呢?
1989年,杰克琼斯诞生于丹麦,是BESTSELLER集团旗下的主要品牌之一,以欧式风格为主打。
1991年,杰克琼斯的第一家店铺在挪威特隆赫姆开业,随后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欧式风格男装潮流。
2000年,杰克琼斯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存在感。
那几年,韩流疯狂来袭,几乎所有电视台都会播那么一两部韩剧,家里的妈妈和姐姐们肯定会追那么一两部韩剧,而国人的审美也开始受到韩流的冲击。正是因为整个大环境的潜在影响,国内的少年们在穿衣搭配上更加喜欢像森马这样的韩系风格。
走欧美型男范的杰克琼斯在当时可以说是超出了国人的审美范围内了。
独树一帜的产品风格,逐渐被接受。
杰克琼斯在中国经过了五六年的培养期,逐渐适应了中国的市场规律。一部分国民的审美也日渐拔高,不少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风格鲜明的杰克琼斯。
那时候,Zara、h&m在国内还没有开始大火,而杰克琼斯一上身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不止很潮!我还很特别!我很与众不同!!
在网上搜了张图片,其实那时候就差不多这个样子,当时看着超级无敌帅,现在看起来各种廉价感连带屌丝气息从屏幕里喷涌而出……
的确,那时候的杰克琼斯的产品风格在整个国内算是很特别的,和其他品牌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类似于当时的潮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了。
杰克琼斯开始成为潮流品牌的标杆。
从2006年的开始爆发到2010年的巅峰,杰克琼斯可谓是头顶青天,红红火火。2009年,杰克琼斯在淘宝开了第一家淘宝网旗舰店。而当年双十一那天,旗舰店当日销售量就达到了500万元。
想象一下,2009年双十一当日销量500万元,这个成绩还是很值得一吹的。
回想高中时期,拥有一件美邦或者是森马,就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好几回了,而拥有一件比美邦价格还要高的杰克琼斯更是能把自个牛逼上天!穿着杰克琼斯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跟黄渤说那句“班尼路,牌子货”的样子简直不能更相似!!
陈列方式极具特色
当年共和君特别注意杰克琼斯这个品牌不止是因为产品风格的特殊,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别具一格的陈列方式。其他品牌的牛仔裤都是用衣架工工整整地挂起来,而他家的牛仔裤是用挂钩斜着挂的,像挂毛巾一样,有些随意,但又很整齐。这种特别的陈列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这种陈列方式跟他们的品牌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杰克琼斯是针对18到30岁这个年龄区间的喜欢穿着随意的时尚男士们设计的,独特、新颖而又朴实。这样随意又休闲的陈列手法很方便顾客随时翻动。
在那个还没有特别注意店铺陈列的时代,杰克琼斯的陈列可以说是具有很强烈的冲击度了。
同一个品牌不同系列,国外的陈列还是比国内高端许多啊!!
进入中国市场17年,它现状如何?
相信,还有不少人的青春里留着属于杰克琼斯的印记。然而,有谁料想到今天,杰克琼斯和美特斯邦威竟是引领中国直男走上审美不归路的杀手!!
如今的杰克琼斯的品牌定位仍然没有那么清晰,近年来,产品也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仍然延续着十几年前那种风格。找了几张2016年杰克琼斯的画报,实在是一言难尽。话不多说,先来看看吧~
市场环境不断改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杰克琼斯的产品风格和产品设计却没有太大的突破。
除了自身因素之外,中国服装市场受到外来服装品牌的冲击也是杰克琼斯遇到瓶颈的重要因素。2010年,不少国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开始燃起火苗,使国内的服装市场经济呈现下滑趋势,杰克琼斯的发展状况也开始发生变化。
那时候,杰克琼斯试图以电商渠道来逃出这场浩劫,电商业绩如日中天。2011年,淘宝双十一活动中,杰克琼斯当日销量达到了3000万元,而2012年双11当天业绩超过1亿元,2013年双11更是创造了1.73亿元的超高业绩,登上了服饰类销量第一位置。
虽然电商渠道带来不少收益,但是光靠电商真的能摆脱面临的困境吗?2014年,杰克琼斯进行门店调整,关闭了不少位于繁华地带的门店。除了陆续关闭线下门店之外,2017年9月,杰克琼斯也关闭了京东店铺。
在中国市场屡屡碰壁的杰克琼斯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古板不知变通,为了迎合逐渐年轻化的市场,今年也请来了当红偶像白敬亭当代言人。
不仅如此,去年杰克琼斯为了在消费者面前展现更加鲜活的品牌形象,在北京君太百货和武汉光谷广场玩起了新零售概念店。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把品牌形象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新零售概念店或许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看看产品,和十年前还是没有太大差别——品牌定位的不清晰还有创新能力的缺乏,无疑会成为品牌发展的一个坎。
定位是一个品牌的灵魂,而创新是一个品牌的中坚力量,一个定位不清晰和创新能力止步不前的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狼狈。
杰克琼斯凭借风格的与众不同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却因为太过普通和缺乏创新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悲凉的莫过于我们已经成长,而它还在原地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