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度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新闻出炉,其中,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化纤”)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碳化项目一期2000吨生产线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做出受市场欢迎的碳纤维很关键,除了攻克技术难题、释放产能、加强装备、关注工艺技术的应用外,我国纺织企业在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布局方面也要大力加强。”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徐樑华指出,“目前,中国碳纤维产业的专利技术申请仍以科研院所为主,而日本以三大龙头企业为主,我国纺织企业在专利方面也要继续加强突破,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前,吉林化纤已经就纤维相关技术进行了数十件专利申请,对于企业来讲,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进行最全面的专利保护,正是专利布局的精髓所在。
较早布局占取先机
1992年,吉林化纤开始在纺织领域布局专利。根据Incopat专利数据系统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吉林化纤集团16家下属子公司共申请了92件纺织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根据专利文献公开的内容来看,涉及的技术大多与粘胶纤维相关。
从专利类型来看,吉林化纤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占比分别为73%和27%;从专利文件涉及的技术来看,关于纺织方法的技术最多,占比63%;涉及纺织产品的技术最少,占比约1%;其余为纺织设备和纺织工艺的专利申请。
由以上分析结果看出目前吉林化纤的专利布局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专利布局时间较早,1999年吉林化纤开始在粘胶纤维技术领域申请专利,当时粘胶纤维的加工技术还处于起步期,之后几乎每年都有专利申请,通过对已申请专利技术“查缺补漏”,及时补充缺位技术点的专利,保证了技术的严密防护,专利意识较强;
二是专利类型明确,分配合理,对于不同的技术方案以适合的专利类型提出申请;
三是专利内容较多涉及竹、麻、芦苇等多种天然粘胶纤维,技术和产品的重点比较明确;
四是专利文件涉及的纺织技术主要包括纺织方法、工艺、设备、产品等,专利覆盖的技术门类较全面;
五是专利技术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纺织产品质量或提高纺织设备性能,专利布局的目的比较明确。
吉林化纤提早布局相关专利,在很大程度上占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之后不断补充相关专利,加强了核心技术的保护,稳固了地位。多年的专利布局,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知识产权对纺织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与吉林化纤相反,加拿大著名瑜伽服饰品牌Lululemon就比较被动。据悉,Lululemon的顶级供应商EclatTextileCo从2017年8月开始就已经在为亚马逊(Amazon)制作服装,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特别关注。亚马逊的新运动品牌开始瓜分Lululemon的市场份额,挤压其利润空间,Lululemon却无法利用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来抵御,缺乏服装面料方面的相关专利成为其最大软肋。
同样,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中,像吉林化纤一样具有较强专利意识的企业依旧占少数,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知识产权问题仍是其短板。虽然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完整、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但整体上还是以代工(OEM)为主,产品档次水平不高,技术发展以跟进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总体而言,我国纺织业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就是缺乏核心知识产权。
六项专利布局技巧
结合吉林化纤的专利布局情况,从企业发展规划和技术研发现状等多角度出发,纺织服装行业的专利布局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No.1粮草先行
“粮草先行”型专利布局适用于具体研发程序还未启动的项目,需要企业研发团队对现有技术发展的研发热点和空白区充分掌握,根据现有的技术启发,并结合自身对常规技术知识及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通过合理推断或者发射思维获得新的思路,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创新点和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专利布局。
该布局方式易形成本领域内开拓性发明并且可以在已有专利布局的外围形成又一重设计布局,布局针对性强,但此布局方式对于专利布局人员的技术素养以及专利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技术挖掘精力,如无法精准把控行业需求,成果转化前景有待商榷。
No.2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型专利布局适用于企业已经形成技术成果的项目,需要企业研发团队重新梳理技术脉络,在已有专利基础上查缺补漏,完善核心专利族的保护,保证专利池的严密性、牢固性。
该布局方法的布局周期短,见效快,且通过此方法形成的专利贴合企业所实施的技术,避免了“无用”专利的产出,节约专利申请成本。但此布局方法基于技术人员已经形成的技术成果,对于技术研发方向指引效果较小。
No.3博采众长
“博采众长”型专利布局适用于研发方向固定,产品或技术形式单一的企业。通过将现有的技术方案与企业的技术方案组合,形成跨领域科研成果。
该布局方式在市场开拓和占领技术高地方面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形成的专利点既贴合企业现有实施技术,又博采百家之长,较易形成开拓性发明。但此布局方式形成的专利具有一定的授权难度,且在技术成果转化中可能存在侵权风险,需在整体布局策略下合理使用。
No.4先下手为强
“先下手为强”型专利布局适用于竞争格局稳定,企业正积极寻求掌握竞争主动权的技术领域。通过专利分析,全面掌控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脉络,合理推断其未来技术走向。此种方式优先在难以规避的技术分支上进行专利申请,结合自身专利点合理组合布局,利用中国专利制度“保护在先申请”的原则,最终逐渐掌握竞争主动权。
该布局方法周期短、效果显著且着眼于本领域的全部专利,因此在专利布局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分支较多,这使得本布局方法很容易形成专利点。同时,本布局方法对于企业具有极大的技术研发启示,有助于企业制定自身未来的技术研发方向。
但与此同时,本布局方法所形成的专利点未必贴合企业关注的技术方向,因此在使用此布局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本部分的“查缺补漏”型布局方式应用,从而保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网的高效性、严密性。
No.5见缝插针
“见缝插针”型专利布局多用于研发思路受限、研发进度停滞的阶段,企业技术团队在某些领域上一直处于跟随状态,且在龙头企业严密专利布局下,难以寻求交叉许可。此种布局方式通过检索筛选,然后深度阅读分析技术密集区和空白区,合理利用中国专利制度“保护在先申请”的原则,可以扭转技术劣势、改变竞争格局。
该布局方法分析的技术空白区为目前行业内关注度较低的区域,较易形成开拓性发明,有助于企业获知未来的技术研发方向与发展趋势。
但本布局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技术密集区和空白区需要对专利全文进行阅读,对专利数据量的要求较严格,数据多则阅读费时多,数据少有则技术分析不准确;其次,需要对技术进行二维、三维乃至多维的细化分析,若维度少则不易分析出技术密集区和空白区。而技术空白区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技术无法实现或者实施难度高、资金投入成本高、实用性不强等所导致的,因此布局成果形成不易且成果转化难度大。
No.6技术移植
“技术移植”型专利布局是结合企业技术研发策略或发展战略,有选择性地缩小现有技术的保护范围,合理利用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例如美国布局和中国布局的地域不同),抢占有利地位。需要通过检索技术领域内的相关专利,获知技术走向和专利保护格局。
该布局方式周期短、实施容易,可以迅速形成大量的专利申请,有利于企业迅速充实自身专利池。适用于目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且未来发展有急迫知识产权需求的企业。但该布局方式具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该方式所形成的专利创新高度较低、价值小,专利申请即使获得审查员的认可,授权专利的稳定性仍然较差,容易被竞争对手无效掉。
以上六种专利布局方式主要基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技术研发现状。基于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专利布局方式,例如,基于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构架,可以形成的专利布局模式有包围式、地雷式、迂回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