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别墅副所长正在用手机版顺丰APP下单,收件地址有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市县,而一旁的快递小哥正熟练地打着包裹,贴上二维码寄件运单。马上要过年了,别所长寄的可不是贺年片或其他拜年物资,而是由他主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用书——《棉花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一年之际在于春,今年刚出版付印的教材迅速的送到同行和新型职业农民手中,也是为新年度棉花生产理清思路,做好充足准备。作为棉花人的新年礼物,通过科技创新,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为农民增收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2017年11月8日,作为第三方机构的湖北省棉麻学会邀请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湖北农学会、南京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厅等单位国内棉花种植栽培领域的专家,在湖北省仙桃市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省棉花协会、荆州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的“湖北省机采棉机艺融合集成技术示范和机械化收获”进行现场考察测产。专家组现场考察了棉花机械化收获情况,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根据现场采集的棉花标本进行测算后公布结果,认为结铃和吐絮集中,吐絮畅、含絮力适中;一次性机收采净率89.8%,含杂率3.2%,达到了棉花机采技术指标,籽棉产量266.84公斤/亩,单产和长度均高于传统种植模式,形成了以“(麦)油后直播、合理密植、一播全苗、科学肥水管理、精准化调、适时脱叶、机械采收”为核心的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为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这种现场会别所长科研团队已经组织了6年,也是在这6年机采棉试种栽培及30多年植棉心血,才有了今天这本《棉花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描绘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以科技兴农,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指明了方向,中国农业必然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优良的模式。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关系着产区1亿多农民的经济收入;而棉花流体加工业涉及几十万就业;棉纺织业、服装产业关系着2000多万工人的就业和城镇化进程,关系着超13亿居民的衣着丰富多彩。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棉花进口占全球市场的40%。中国棉花产业发展关系着全球棉花生产、消费和国际大市场,在国际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鉴于我国棉花产量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棉花供需长期存在缺口的现实下,棉花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用工多、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农村劳动人口的净流出、老龄化、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等问题,已成为内地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变化,就是要通过调减分散弱势产棉区,稳定集中优势产区,用提质增效的手段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以绿色轻简高效的目标,以优势品种为载体,以减肥减药、省工节本为核心,以机械化管理为主线,推进棉花生产的规范化种植,从而保障用棉安全,促进棉花增产、棉田增效和棉农增收。
国家推动农业现代化可以借工业化、城市化的东风,将部分农村人口自愿地转移到城镇,然后走土地流转这条路子,将土地集中起来搞机械化是历史的必然。根据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文件精神,湖北省将建立200万亩棉花保护区,这将给湖北棉花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湖北省内推广棉花机械化种植、采摘,将从产业源头解决内地植棉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湖北省、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内地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合理。
作为一名充满理想主义的科技领军人物,以科技兴农、农民增收、探索高效农业模式、发展壮大湖北乃至全国棉纺产业,将中国从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构建现代化农业、工业产业链为己任,构思了一个全产业链宏伟蓝图。首先,发挥政府农业部门对经济作物种植的指导作用、工信部对纺织行业发展扶持、农技部门对农民科学种植的辅导力度、农机部门对机械化耕作的推广作用,以及纺织协会、棉花协会,种子协会等社会力量信息交流,立体发挥各方力量,推广机械化、精细化棉花种植。节约植棉成本,提高棉花质量,构建现代化农业。其次,成立从棉花种植、销售、纺纱织布到服装的全产业链联盟,以服装制造、销售需求反推棉纱、棉布质量提升,以纺织需求来确定棉花种植,企业从资金投入上推动创新。通过调研得知湖北省有大型纺织企业对该模式有兴趣,证明供应链后道确实有需求,那么由后道推动棉花质量的提升可以期待。2016年湖北省用棉量超过100万吨,但湖北皮棉产量仅18万吨左右,本地棉花产量明显不足,缺口主要依靠国储棉轮出和新疆棉补充。从长远来看,湖北省纺织企业发展需要湖北省有一定数量的优质棉花,全产业链联盟旨在推动棉纺企业供需平衡,协调、健康发展。第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来进行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真正意义做到科技兴农。根据纺织需求研制从30mm到34mm长度陆地棉棉花机采棉品种,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统筹调整种植结构、面积。第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借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春风,将“成衣厂+纺织企业+轧花厂+农户”模式推广,这样的产业链条更长,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山东鲁泰集团在新疆阿瓦提县的长绒棉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企业投资,银行融资,农民自由入股,整合土地资源,融合发展,形成科技植棉种棉,科技兴企,创建民族品牌,全面提升纺织行业竞争力。
作为一个棉花人的理想真正落地,别墅所长科研团队在2018年要执行两个项目,一个是协助省农业厅完成在宜城、钟祥两县实施万亩棉套西瓜提质增效项目,另一个是在公安、松滋、黄梅三县各试种1500亩机采棉。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起到在优势集中棉区积极示范推广麦(油)后直播棉和瓜套棉、棉薯连作等高效种植模式;其次用“三化”(轻简化、机械化和社会服务化)引领现代植棉业发展,从而破解棉花生产“四费”(费工、费时、费劳、费钱)问题,大力发展棉花的全程机械化管理;第三,加强省工、节本、环保型植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水平,增收节支,提高棉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研发推广棉花省工节本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如化学除草技术、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等,推广配方施肥、缓控释肥、精准施肥技术、智能滴灌技术以及抗虫棉技术,即能节约生产成本和水资源,还能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对农田和水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