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宏观经济数据将于下月公布。专家表示,1、2月的“春节效应”或对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影响,总体将维持良好运行态势,开局料平稳。宏观政策方面,可构建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和严监管防风险的政策组合。
“春节效应”或使数据波动
“从现有数据的表现看,1月经济开局平稳,运行良好,且不乏亮点。”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1月中采制造业PMI虽下滑至51.3%,但处于历年同期高位,财新制造业PMI不仅同样处于同期高点,并且持平在2017年9月以来的高位。从进出口贸易来看,出口增速略升至11.1%,外需依然强劲,而进口增速跳升至36.9%,似乎指向内需也大幅改善。
除宏观数据指向经济出现向好态势以外,中观行业层面也有良好表现。姜超认为,从月度数据看,与基建地产投资关系密切的挖掘机销量增速在1月跳升至135%,创2017年3月以来新高。同时,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的重卡销量增速在1月由负转正至32%。
在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看来,1月金融数据、进出口数据显示较好迹象。同时,从消费方面看,1、2月有春节因素,消费方面肯定会保持不错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1、2月的“春节效应”对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影响。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称,“春节效应”在大多数年份的1月和2月表现较为明显,可以从工业增加值、出口数据等多个宏观指标中得到印证。春节前后,国内工业生产、外贸行为的计划安排会受到干扰;与此同时,春节期间工业生产和外贸行为多数处于休息状态,加大宏观数据波动。
赵伟举例称,以工业增加值和出口数据为例,一方面,企业行为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比如外贸企业“节前抢时出口”,使得外贸数据“节前出口井喷”;另一方面,“春节错峰”加剧1、2月数据波动。2000年至2017年中,相邻年份春节错峰现象出现过13次,大部分年份“春节错峰”会加剧宏观数据在1、2月的波动。
打好政策组合拳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与金融业严监管政策组合的实际执行效果是流动性略紧。”民生银行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2017年末货币供给增速差距转为负值,从历史经验看表明货币环境偏紧。1月信贷天量增长,但表外融资明显收缩,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M2口径调整后,8.6%的增速仍偏低。2月因春节因素,新增信贷或明显下降。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的货币环境仍易紧难松,在应对较大外部冲击时存在一定挑战。
对于今年的财政政策,招商银行研究报告认为,2018年财政政策托底经济的意愿或降低,在重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指导思路下,地方政府隐形财政扩张将受到严格限制,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将受到直接影响。但财政政策将更加侧重公平,预计将加大扶贫、社会保障、环保以及中央主导的大型项目的支持力度。因此,预计2018年财政政策将有保有压,财政赤字率目标将维持在3%。
总体来看,在黄剑辉看来,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建议构建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严监管防风险政策组合。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主基调下,增加相机调整的灵活度,以前瞻性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实现严监管、去杠杆与稳健高质量发展的多目标平衡。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的同时,适时关注非银行体系与金融市场动向,防止风险的跨市场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