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朱北娜会长调研组一行5人赴河南南乐、开封、平顶山等地调研,针对棉花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方向等调研主旨与企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并召开座谈会,河南省骨干棉纺企业到会,会议由朱北娜会长主持。
河南省纺织协会袁建龙会长表示,河南作为人口第一大省和传统棉纺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棉纺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解决社会就业、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快速转变,行业增速开始趋缓。另一方面,棉花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结构性供需矛盾的逐步调和,棉纺企业也积极主动应对发展瓶颈,自我优化调整,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纱产量和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6%和6.5%。
针对棉花体制改革问题,调研中企业反映改革成果明显,在棉花直补政策的持续推行下,新疆棉花产量突破历史新高的500万吨大关,棉花品质也较敞开收储时期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为下游棉纺织产业提供坚实支撑。但由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以及灌溉资源承载有限,加上内地棉花加速萎缩,未来我国棉花产量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00至300万吨的用棉缺口难以弥补,对于填补用棉缺口和稳定价格、产业发展等建议方面,企业观点多集中以下几点:
1、尽快放松配额管理,让中国纺织更充分的发挥产业链优势,更好的为民生就业做贡献;
2、现有配额机制下,分配过程应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合理、合规,让企业能在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下良性竞争;
3、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储备棉投放机制,包括试行价差预警动态平衡机制,降低库存风险;在内外价差低位时适当轮入高品质国际棉花等,以保持合理且优质的储备棉结构;
4、在近十年中国纺织国际布局的拉动下,新兴国家的纱线品质与我国差距呈快速缩小趋势,虽然产能国际合作是国家战略,但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彼长此消”的效应,由于纺织产业体量和社会效应庞大,希望国家能兼顾内外,从能源成本和原料成本两大块更好地为实体提供培育土壤,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实体产业高度流失后回流难度十分巨大;
5、目前棉纺织的信贷融资环境较为恶劣。
针对以上建议,端小平副会长指出,2011年以来,中纺联一直将推动棉花体制改革作为联合会第一重任推进,虽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棉花涉及面太广,国家在进行改革过程中需要权衡的各类因素较多,所以很多问题难以一蹴而就,下一步,针对配额问题,协会也沿着“先合理透明,再放开取消”思路持续努力,鞠躬尽力,但求无悔!
而在未来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端会长认为,抛开外在因素,有些关键点也不得不关注,一是要高度关注科技进步,时下科技的高速发展,会加快个体企业的荣衰节奏,棉纺需要特别关注的技术进步的方向是机器换人,用工贵和用工难的问题未来会愈发凸显;二是要关注大企业集聚和龙头品牌效应,在不提高行业总量的情况下,推动行业并购重组,可以减少恶性竞争,发挥规模、互补等多重优势,优化市场格局;三是要持续加强差异化和新产品开发,企业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觉悟,就算未来棉花进口配额彻底放开,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失去市场;四是要关注资本市场,加强产融结合,有利于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贵以及交接传承等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