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第十六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18年3月28日
尊敬的江广平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及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我们在浓浓春意中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第十六次联席会议,共同探讨新时期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是一次极具现实意义的平台对话。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总要求。相应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正在加快形成。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将高质量发展确定为今年行业工作的主题。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就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下的行业职工队伍建设工作,与大家分享四个方面内容。
一、新时代面临新课题: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高质量的职工队伍
第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纺织行业适应当前形势、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呈现趋势性回暖,这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窗口期;另一方面回暖基础还不稳固,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加强,客观上倒逼行业加快升级。
从国内市场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劳动要素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快、环保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的传统动能正在减弱;随着我国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内消费升级步伐加快。这些变化要求行业必须转变原有发展模式。
从战略需要看,纺织行业是中国第一大净出口创汇产业,行业创汇在维持币值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保障经济金融安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着支柱作用。纺织全行业从业人员约2000 万,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要求行业必须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自身看,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从2011 年开始,中国纤维加工总量持续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2017 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35.65 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3768.81 亿元,同比增长6.9%;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745.05 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巨大的产业规模、完备的产业配套、持续优化的供给结构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纺织行业面临的时代课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中国纺织工业主要体现为:供需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收益不平衡;创新应用不充分、产融结合不充分、环境建设不充分。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拿下的重关要塞。
谋事在格局,成事靠人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专”为核心,深化质量变革,在“破”与“立”上做文章。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品结构、产能结构调整,提高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破除无效供给、减少同质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支更加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深耕行业,术业专攻,能够在价值链各环节做到精益求精。
二是以“通”为紧要,深化效率变革,在“效”与“速”上下功夫。围绕资源有效配置与高效转化,深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比特与原子、金融与实体、服务与制造深度融合,促进资源广泛链接、高度协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支更加多元化的职工队伍,“旁征博引”,善假于物,能够使生态中的资源能力融会贯通。
三是以“新”为突破,深化动力变革,在“稳”和“进”上找平衡。推动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着力改造升级传统动能,激发新动能,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支更加创新化的职工队伍,不守陈规,与时俱进,能够在既有产业基础上做到开拓创新。
二、新发展塑造新局面:依托联席会议制度,职工队伍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联席会议制度一直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职工素质建设与技能培训的重要端口。2017 年,在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的深入交流合作中,中纺联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搭建行业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机制,职工队伍建设取得了新发展、形成了新局面。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党建工作,深化党的领导作用。
中纺联将党建工作作为引领性工作来落实,深化“两学一做”教育实践,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2017 年,联合会举办了“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大会”,来自全国纺织骨干企业的100多位党务主要负责同志齐聚一堂,相互学习交流。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局、中宣部所属中国政研会等部门领导对纺织行业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以及通过强党建促发展的转型升级显著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通过组织行业职工开展学习十九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过深入开展基层职工党员的党建工作,党对行业的领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职工对大政方针的理解更加深入,党员职工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凸显。
第二,组织专业竞赛,开展技能培训。
2017 年,纺织行业积极开展技能提升活动,组织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把专业竞赛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造就具有行业特色的专家能手;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评选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开展促进纺织行业实现绿色经济、循环发展的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绿色意识,参与绿色发展;组织中东部地区优秀纺织技术能手赴新疆现场示范教学培训,帮助新疆纺织职工特别是少数民族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开展全国纺织行业群众性质量管理创新小组成果QC 展示与评审活动。
第三,弘扬行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
2017 年中纺联组织开展了全国纺织劳模高峰论坛,纺织新老劳模共同畅谈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勇当生产先锋。在全行业首次举办“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优秀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活动,将企业班组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引入到纺织行业。举荐纺织行业先进模范人物和事迹,提升新时期纺织人在社会的影响。其中咸阳纺织集团赵梦桃小组获得“全国最美职工”;羊老大服饰公司、康平纳集团公司、北京中丽等三家单位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
2017 年纺织行业还积极推进“中国纺织大工匠”工作,推选出了20 位中国纺织大工匠,并召开了全行业“中国纺织大工匠”先进事迹推介大会、“纺织工匠精神大家谈”等活动,将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行业内发扬推广。这些活动使得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日渐成为行业共识。
第四,深化社会责任,完善平台建设。
中纺联在多年行业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安全这四个维度的社会责任工作体系,建立了国内首个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2017 年12 月,2018 新版CSC9000T 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成为新时期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指引。有害化学物质管控和职工的健康工作休戚相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 年中纺联社会责任办公室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等纺织主要产业集群进行了“供应链化学品管理创新2020 行动”全面推进巡回培训工作,有效地推动了行业化学品管理平台建设和纺织企业化学品管理能力提升,保障了行业员工的职业健康。
第五,保障员工权益,创建和谐劳动。
2017 年中纺联继续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相关活动,改善工作环境,构筑人才生态。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工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集体协商,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推动基层强化劳动保护、关注职业危害,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员工在生产实践中的合法权益,使员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员工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联席会议制度下,纺织职工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促使行业形成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格局,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对新时期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三、新变化提出新要求:新旧动能转换中,职工队伍建设工作需要适应新变化
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加快。新技术、新政策层出不穷,重新塑造着产业格局;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价值模式。在产业转移、智能制造、共享经济、代际更替、社会责任等新发展、新形势的影响下,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行业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关注代际更替,满足好年轻员工价值期待。
从职工队伍构成看,新生代员工正成为职场主力军。与上一代职工相比,新生代整体呈现出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较低的“三高一低” 态势。他们拥有不同的职业观,对于工作有新的评判标准。与薪资水平相比较,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福利条件和未来的发展机会。互联网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参与工作的重要途径,其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面对员工代际更替,纺织行业需要重点提升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解决好员工稳定性问题。由于社会对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成果分配在产业间分配不平衡等现实问题,许多纺织企业处于招工难、留人难的窘境。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职工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重启社会认知,使职工能体会到中国纺织工业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纺织工业中的地位,使从业人员对行业能多一份自豪感与责任感。
第二,关注智能制造,妥善处理好人机关系。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产品为主要内容,行业智能制造已是大势所趋。 OA、ERP、PLM、CRM、SCM 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与应用深刻改变了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的应用投产推进了工作能力的迭代更新,对员工的技能与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更对现有的用工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人工智能使得机器具备了获得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潜质,而且与人相比有更高的准确率与稳定性。这使得“机器代人”的影响不仅关涉体力劳动,而且向包括知识型工作在内的所有工种蔓延。一项新技术的产业化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的同时,必然会淘汰一些落后岗位,挤出部分劳动力。智能制造的发展,正是这样的情势。我们在推进智能制造的同时,更需要厘清员工和机器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研究并解决好“机器可以做哪些工作,员工更适合哪些任务”的问题,培养、挖掘职工可以具有的而机器无法取代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重新塑造智能制造环境下的员工能力,探索良好的人机协作模式。
第三,关注产业转移,强化承接区域人才的支撑能力。
纺织工业是产业梯度转移的先行行业,在协调区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内的纺织产业主要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份转移。在政策引导与成本变化的双重作用下,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以新疆为例,2014 年至2017 年,新疆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362 亿元,新增就业34 万人,其中南疆四地州新增就业18.3 万人。
另一方面,由于优质的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人才成为产业转移效果的重要掣肘。转移中的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承接地熟练技术工人不足,一些区域,劳动力技能水平仅达到内地平均水平30-40%;缺乏技术、研发、设计和管理等领域的中高端人才;培训能力不足,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受语言障碍影响,培训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产业转移的同时,需要加强职工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产业工人的本土化与专业化水平,保障产业转移不只是资本的“单打独斗”,而是所有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支撑的“组合出击”。
第四,关注共享经济,完善新经济语境下的职工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催生的共享经济,使得工作时空的灵活化成为发展趋势。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2016 年我国共享经济中的服务人员约为6000 万人。共享经济在带来从业人员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加多样的就业形态。企业用工方式开始由传统的“公司+雇员”模式转变为“平台+个人”模式。从业者因此有了更大的时空自由和更多元的雇主,用人单位通过分包、众包等形式也得以有效控制综合成本。
同时,共享经济也给职工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在新型用工关系中,非正规就业占较大比重,普遍存在无合同、临时雇用等现象。很多用工关系未进入政府监管体系。因此如何适用劳动法,切实保障员工权益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次从业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应保障。在持续在线的工作压力下,如果劳动者由于生病等原因不能工作,就会没有任何收入。第三,工作时空的灵活性增加了员工管理的难度,共享经济背景下本职工作与业余工作变得难以界定。共享经济在工作内容、组织方式和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正在对职工队伍进行新的形塑。如何更好开展共享经济语境下的职工队伍建设工作,需要我们深化研究。
第五,关注性别平等,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工作。
当前,社会责任工作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是,性别平等在行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2000多万的从业队伍中,有超过65%是女性。二孩政策的出台和二孩产假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女性员工在职场的劣势。不少女性员工,由于二孩,会短期退出劳动力市场,有些人甚至永远离开职场。尽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针对女性的就业性别歧视在中国仍然存在。企业中女性领导力不足,对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也形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女性员工的支持与帮助,给予女性员工公平合理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建立机制,开展基于性别平等和提升女性领导力的相关培训课程,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落实。
四、新定位要有新作为:系统推进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中国纺织工业确立了行业新定位,即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务实开展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是推动新定位落到实处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相关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完善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
把人才作为支撑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行业人力资源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过渡,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迁移。加强行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行业人才结构,着力培养行业领军人才、高端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建立区域、领域广泛覆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立足行业新发展,改进行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
第二, 建设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打造专业务实的行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网络效应与溢出效应,促进资源能力从“单边”到“多边”的价值联动,推进产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在技术孵化、人才培养中的平台作用,加强员工的参与程度。打造高质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品创新联盟与技术推广平台。强化管理创新,探索符合行业实际与时代要求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积极参与共享经济平台,通过众包等模式,整合利用行业碎片化的人力资源,提升认知盈余的利用程度。
第三, 强化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平台间协同效应。
深化联席会议制度在行业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在合作中加强和改进员工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员工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员工队伍建设、创新员工队伍发展机制、强化员工队伍保障体系。积极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品质。发挥协同效应,不断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生态。在交流中深化学习互鉴,为行业谋发展,为职工谋福利,努力建设
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激发全行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在全国总工会领导下,作为党联系产业系统职工的重要平台与纽带,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在保障职工权益、凝聚建设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向全总和财贸轻纺烟草工会长期以来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中心,观大势、谋全局、合众力、促协同,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更进一步。祝大家工作顺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