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行协会同发改委赴潍坊青岛调研
近日,中棉行协调研组赴青岛潍坊调研,实地走访企业12家,涉及产能近100万锭,针对生产经营、政策建议等议题与企业展开交流。
调研中了解到,纺织行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绿色生态产业,地方政府十分支持棉纺产业的发展。
生产经营方面,企业也反映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有电价过高、高峰限产、员工难留住、产业升级压力大、目前国内棉花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等。一些外向型企业则表示了中美贸易战对产业影响的担忧。
企业建议主要集中在原料保障方面,一是要求取消配额,便于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经营;二是加强国内棉花生产过程的管理,以便控制异性纤维。
中棉行协会同发改委赴菏泽地区调研
7月30日-8月3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同发改委同志对菏泽地区七县一区22家纺企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技术升级、生产经营及用棉情况。
菏泽地区纺企以生产纯棉纱为主,普遍反映从2017年以来,企业运行平稳。走访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结构有一定差异,有些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纱线产品以纯棉高支精梳为主;大部分企业以21s~32s为主。有的企业由于设备升级改造、订单不足、招工难等问题,存在部分停台。
走访企业以当地用工为主,职工年龄在40岁左右,平均电费0.7元/度以上,进入夏季,有些地区开始限电。企业技术升级意识提高,有的企业完成了粗细联和细络联的升级,一部分企业正在设备改造,如更换紧密赛络纺装置。
调研企业用棉以国储棉为主,对延长拍储时间政策的及时出台给予肯定。在棉花配额政策方面,企业希望能进一步放开,让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购买到进口棉。
中棉行协会同发改委赴滨州、东营调研
7月30日-8月3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同山东发改委开展了滨州、东营地区纺织企业的调研,对企业的申请配额状况、生产运行及市场情况进行了调研,主要情况如下:
一、运行总体平稳。山东地区纺织企业主要以生产纯棉纱为主,差别化纱线、棉混纺纱产量相对较小,调研组走访的企业中,部分企业由于近期高温,当地电力紧张,企业用电受到限制,白天生产受到影响,大多数企业均正常生产,开台率100%。市场方面,企业表示、虽然目前处于淡季,但市场状况不错,企业主要以订单生产为主,生产的常规品种也没有积压,棉纱库存量在20天到一个半月之间。
二、中美贸易。大多数企业表示,中美之间贸易战目前对企业影响力度有限,企业大部分原料从国内购买,直接出口国外的订单也不多,暂时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不大。少部分企业由于生产60s及以上的高端产品,需要用到美国长绒棉,目前原料购买受到影响,准备用其他国家的原料进行替代。据企业预计,如果贸易战继续持续,企业明年的销售方面将受到一定影响。
三、用工、用电状况。用工方面,据企业介绍,目前用工虽然紧张,但仍能保持正常生产,企业员工大部分为本地员工,平均工资在3500-4000左右。企业表示,目前企业员工年龄偏大,招工也比较困难,未来将进一步对设备进行改造,加大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用电方面,经过电改之后,大部分企业平均电价在0.66-0.71元/度之间,相较电改之前有较大幅度降低。
四、滑准税配额的改革。关于滑准税配额的改革,企业非常赞成滑准税配额的改革,大部分企业能够做到认真、如实的填报数据。
中棉行协会同发改委赴山东南部五地市调研
7月30日至8月3日,中棉行协会同发改委在山东泰安、济宁、枣庄、临沂、日照五地市进行调研。
在走访中,企业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如用工紧张、融资难等,80%的企业正在技改或计划技改,以缓解用工难的问题;在滑准税配额分配方面,希望国家能考虑纺纱企业的真实需求,降低企业用棉成本。
从调研走访企业来看,企业纺纱规模均在5万锭以上,开台率为90%左右,生产订单良好,企业纱线库存正常。从原料情况看,走访的19家企业,主要原料为棉花,约占80%左右,有15%的企业以差别化产品为主,原料品种涉及各类天然纤维、动物纤维、化纤短纤和再生纤维等;此外,从企业类型来看,约一半的企业有纺纱和织布产能,企业多元化发展特征明显。
中棉行协会同发改委赴山东济南及德州调研
7月30日-8月3日,中棉行协会同山东发改委赴山东济南及德州地区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运行及用棉情况。
走访企业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纯棉纱、混纺纱、化纤纱等,企业均反映今年以来生产经营情况较好,产品销售顺畅,订单充足,库存保持较低水平。近一个月来,受行业传统淡季及中美贸易战影响,产品销售趋缓。调研企业均反映存在招工难及员工年龄偏大的问题。
对于此次增发滑准税配额,企业均表示欢迎和赞同,进口棉花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等级棉的生产需求,同时希望国家能够降低配额申报门槛或逐步放开。另外,企业表示,本年度国储棉投放延期至9月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棉压力,对后期市场充满信心。
中棉行协会同发改委赴山东聊城地区调研
7月30-8月3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组会同河南省、山东省发改委以及聊城市各级发改委在山东聊城地区就企业生产经营及原料使用情况展开调研。
产品类型丰富,企业和谐共生
此次调研的企业,既有既有5-10万锭的中小企业,也有生产实力雄厚、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的龙头企业。产品类型丰富,从纱线规格看,既有10支左右的低支毛巾用纱,也有200支以上的高端产品;从原料看,有纯棉纱、各类棉混纺纱、非棉纱,在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基础上,涵盖涤纶、粘胶、莫代尔、天丝、竹纤维、羊毛等多种差别化纤维,提高附加值,丰富产品的功能性;从色泽上看,不仅有常规白坯纱,还有漂白纱、色纺纱等等;此外,还包括竹节纱等花式品种。总的来说,同地区企业产品类型各不相同,同质化竞争小,形成企业集聚区,有利于当地企业和谐共生,共同良性发展,树立地区品牌。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加速中
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实验区,大力号召企业淘汰效益低的落后产能,将“高质量”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方针之一,加快产业升级的脚步。此次走访的聊城纺企积极响应号召,多家企业正处于产能置换的进程中,同时借此机会调整产品结构,顺应市场发展,积极寻求并尝试发展的新角度、新思路。
此前调研中,多地企业反映所面临用工难、招工难的问题,让企业在持续发展路上显得后备动力不足。但相对来讲,拥有智能化车间的企业,工作环境较好,企业活力较为充沛。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工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也让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得到延伸。
攻坚克难,迎战高温高湿
七至八月天气湿热,对广大一线纺企员工是不小的挑战。企业纷纷组织开展迎战“高温高湿”的专题活动,携手度过关键期。部分企业分时段为员工发放雪糕、毛巾等防暑降温用品,关心员工工作、生活状态。
夏季是用电高峰季节,加之周边电厂出现故障,为保证居民生活用电,聊城多个区县采取部分时段工业限电的措施,企业不断自我调整,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在带动当地就业的同时,更是为周边居民的优质生活积极让步,体现传统行业的企业家精神。
调研走访的多家定位高支产品的企业对优质棉花需求量大,目前以新疆棉为主要原料,部分有配额的企业使用澳棉、美棉等,但仍存在缺口,表示期待配额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