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江浙、山东等地的棉纱贸易商反馈,7月下旬以来进口棉纱询价、成交持续清淡,特别是中高支针织纱及JC21、JC32S棉纱,低支纱、低配纱的出库情况稍好于高支纱,印度、泰国、越南、中亚等产地OE纱走货差强人意;C21S-C40S(C10S-C16S赛络纺)印度、越南、巴基斯坦保税、即期装运棉纱报价连续两周企稳,短期纱价“涨困难,跌不易”成国外纱厂、国内贸易公司的普遍看法。
青岛、宁波等地的进口企业表示,估测7月份实际到港的进口棉纱数量将超过20万吨,高于预期,与越南、巴基斯坦棉纱装运、抵港相对平稳不同,7月中旬以来印度纱交货、保税数量均呈现小幅抬升迹象;而泰国、马来西亚等产地棉纱出口也“小步快跑”。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以来,棉纱进口合同违约、延期执行或买卖双方协商取消的现象明显增多,织布企业、棉纱中间商观望气氛偏重。
其一、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棉纱进口成本快速上升,保税和“期货纱”亏损加剧。部分进口企业、织布厂为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主动违约、不履行合同。自6月中下旬开始,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美元指数稳定微涨,人民币汇率开始承压,仅两个多月就从6.4左右下跌到最低6.9126,破7成为业内的共识;棉纱进口企业只能通过延期装运、取消合同等来尽可能减缓压力。
其二、外纱与国产纱的“倒挂”持续且呈扩大趋势,采购方接受和消化能力达到上限。从贸易商报价来看,8月中旬青岛、张家港印度、巴基斯坦高配包漂C32棉纱报价集中在24800-25200元/吨(中配包漂约24500-24700元/吨),而同支数、同品质国产C32S的报价仅23800-24200元/吨,内外棉纱价差拉大到1000元/吨左右;再加上近日中储棉、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联合发文“2017/18年度储备棉轮出延长至9月30日”,为国内纺企吃了颗“定心丸”,采购外纱的积极性、热情继续降温;
其三、北方部分地区限电和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治理对坯布、印染、服装等企业的影响不容低估。据调查,由于今年夏季从我国从北至南气温整体偏高(部分地区创数年新高),对电力需求迅猛增长;再加上企业减污治污,“煤改电”力度空前,因此7、8月份河北、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实行阶段“限电”,对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企业的冲击比较突出,企业接单、了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因环保不达标,一些中小纺服企业无法开机开工;
其四、7月份以来我国棉纺织业产销逐步进入淡季,纱布消费下滑。从对华北、华中一些纺纱、织造企业的调查来看,近一多月来虽然成品库存并未较大幅度增长,但下游和终端订单减少、货款回收变慢、流动资金趋紧的迹象相对明显,因此主动“降产能,降纱支,降库存”的操作增多。
海关统计,2018年7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69.50亿美元,同比增加5.74%;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1.59亿美元,环比下降4.91%。一方面考虑到接单期、交货期等因素,7月份出口额体现的是6月份的数据;另外,6、7月份人民币大幅贬值(幅度一度超过8%),助力纺织品服装出口,因出口数据只能算“及格”(实际下滑);另一方面美方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加征关税的影响尚未充分体现,而且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利空短期很难消化。7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8月23日开始对额外16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我国纺服出口外部环境、企业心态上的冲击将在8、9月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