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众多中小制造企业开始重新审视此前所过度依赖的代理出口模式。不少企业从推动自身加快创新升级的同时,也开始将企业的市场空间由“外”向“内”转变,挖潜国内市场。
“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都会造成一些影响,尤其是这次新一轮2000亿美元的主要征税对象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9月25日上午,在《关于中美贸易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指出。
事实的确如此。当前,在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国内诸多民营中小企业一方面正在面临着汇率、关税所带来的挑战;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寻求务实的生存与发展路径,客观上推动了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尤其在外向型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这种趋势十分明显。贸易摩擦升级,使众多中小制造企业开始重新审视此前所过度依赖的代理出口模式。不少企业从推动自身加快创新升级的同时,也开始将企业的市场空间由“外”向“内”转变,挖潜国内市场。
有受访专家认为,在当前的贸易环境虽对中小企业形成一定冲击,但也客观上为此类中小企业提供了降低出口依赖,转向国内市场的契机。同时,也有益于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面临挑战
“这几年的外贸订单本来就很难做,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之后愈演愈烈。”杭州誉记服饰的创始人余月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投身外贸服装行业超过20年的她,经历过多次的市场起伏,对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虽有预期,但“没有想到会形成这么大的挑战”。
余月云表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汇率和税收的变化,直接影响代加工模式下的制衣企业出口利润。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也让很多企业的美国客户抱有观望态度,纷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代加工工厂,从而使国内加工厂的市场订单量逐渐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类似问题,今年以来也同样困扰着浙江桐乡志华服饰的创始人姚亚梅。在姚亚梅看来,贸易摩擦给民营中小制造企业带来的市场阵痛,传导至制衣行业的“末端神经”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浪淘沙”。
“在桐乡,很多出口外贸型企业首当其冲。”姚亚梅介绍,桐乡分布着大量的中小型制衣企业,其中大多数是整个供应链最末端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整个产业链受到贸易摩擦影响后,成为最先被波及的对象。
在台州,汉威模具的总经理王金满对贸易战带来的影响体会也十分深刻。2012年开始进入滑雪板生产制造市场的王金满,企业的主要客户群是北美市场和北欧市场,其中北美市场更是重点。
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间点,给王金满遭遇了美国关税调整带来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进美货物关税调整之后成本的上涨,但市场的议价权却并不在王金满企业手中,相反还要面对北美市场客户的压价。
“受贸易摩擦影响,企业的订单量下降了1/4左右,而利润则被压缩近一半。”王金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价格让步,成为当前不少中小制造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祥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贸易摩擦,对很多出口依赖型的民营中小制造企业影响很大,尤其是加工贸易型企业,依赖出口程度高的同时,自身也缺乏创新技术与营销市场,更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倒逼转型与升级
不过,在当前的外贸环境中,中小企业自身的灵活性特征,也让其具备着“小船易掉头”的优势。
浙江的诸多中小企业正在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调整:一方面,不少中小制造企业积极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空间,同时更加注重对国内市场的挖掘;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在贸易摩擦下,对于企业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更加注重,推动产品研发的主动升级。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也间接推动了海运物流价格的提升,不少出口企业选择通过转口贸易等方式和渠道,试图平衡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现在桐乡做外贸的制衣企业,都开始转向澳大利亚市场,特别是毛衫这类的市场转向很明显。”姚亚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时国内市场也越来越成为企业转向关注的重点。
在杭州,余月云同样也将重心放在了发展“内销市场”。近年来国内兴起“网红经济”带动着网络预售模式的快速成熟,这与传统的外贸订单模式完全不同。
“淘宝店预购模式对企业生产的速度要求很高,通常只有7-10天的生产周期,而外贸则十分注重流程与质量把控。”余月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内销与外贸的模式截然不同,相较之下,国内市场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市场空间正快速扩大,且具有汇款快、灵活性高等特点。
据其介绍,今年8月份,余月云的工厂成功接到了一家网红店的订单,直接促使她将今年工厂的生产计划做了最新的调整:2018年-2019年的生产目标由原来外贸与内销8:2的比例,调整为5:5,各占一半。
此外,金祥荣介绍,提高创新能力更应该成为当前贸易环境下,中小制造企业需要攻克的关键环节。“外贸依赖程度很高的地区与企业,基本都是以代理出口模式为主,技术创新等要素也掌握在外商手中。”
王金满的模具工厂现在已经开始将生产的重心放在了向滑雪装备产品的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上,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抵消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
“前段时间我们和客户签订了合作协议,美国市场那边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制造商合作,也正在考虑将产品研发放到国内来,来抵消贸易战带来的供应商成本提升。”王金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相较美国本土的技术研发投入,国内研发成本更低,将研发搬到国内既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关税成本,又能够促进自身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中小企业为走出困境所做的探路尝试,也正是政府接下来重点支持的政策内容。
9月25日,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在《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将继续扩大内需,发挥我国市场优势,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二是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沿线国家市场;三是大力推进简政减税减费,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