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以丝闻名遐迩,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丝绸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湖州绫绢就已出口到十几个国家。近年来,在湖州市委市政府 的引导支持下,湖州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驱车从湖州市区出发,向东行驶10分钟,迎来的是一片片现代化的社区、一个个野趣丛生的湖漾湿地......这里就是湖州东部新城。
湖州东部新城地处湖州中心城区与织里之间的核心位置,南至长湖申航线、北至湖织大道、东与织里交界、西接三环东路,核心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定位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东部新城,历经十年建设,投资百亿打造了万亩熟地,在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社区建设等方面投入已基本完成。“十年造城、百亿投入、万亩熟地”,东部新城自2004年开发建设以来,“湖城向东看”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东部新城已成为吴兴区新型城市化和湖州城市东扩的主战场和主平台,是湖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湖州城市副中心,更是未来湖州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和主要增长极。
东望湖州,这里有最成熟的平台。据了解,目前东部新城已建成新型安置社区 250万平方米,完成“八纵六横”道路框架,建成了一大批学校、医院、文体设施和城市公园。这里有最通达的交通,六条城市大动脉由西到东贯穿整个湖州带状城市,申苏浙皖和申嘉湖2条高速的出入口距离东部新城仅5分钟车程;明年即将通车的湖苏沪高铁直接将新城纳入了上海半小时经济圈。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湖州的生态环境。早在元代,诗人戴表元就曾作诗赞美湖州环境,“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也是今日东部新城的真实写照。东部新城2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五山十漾百条河以及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绿廊。2015年3月,规划6.38平方公里的西山漾景区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丝绸小镇即位于此,为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增添了新的内涵。在这里,和丝绸有关的各类元素交织融汇, 让人们感受到古代丝绸文化的魅力与现代丝绸文化的多彩。
在这里,人们能够寻觅到充分展现先人智慧的“桑基鱼塘”,可感受到“一带一路”的丝路风情,更能触摸到一幅宏大的丝绸产业发展蓝图。这里将建设成为集丝绸产业、历史遗存、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的“复合型小镇”,也是集聚资本、人才和创意等要素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纺织工业是湖州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吴兴有中国最大规模的童装产业集群、中国著名的羊绒制品生产基地,现已建立了以先进装备、金属新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纺织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和以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湖州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聚焦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突出纺织、建材、蓄电池等重点领域,全面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步伐。
据了解,长兴这个素以传统产业发展为主的工业强县,正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迸发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在长兴丝绸有限公司的喷水织机车间,416台崭新的喷水织机整齐排列,一旁的大型LED显示器上,显示着每台机器的运行状态,但车间内的工人却屈指可数。据公司董事长助理卢军腾介绍,“每台机器上都装有一套机联网系统,实时记录机器的使用情况,再通过一根10厘米长的发射器,将数据实时上传到终端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对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每台机器的运行效率、产能等数据也可以通过后台获取。”通过机联网的引进和管理的提升,每台机器的产能提升20%以上,同时也为企业减少用工20多人。企业简单算了一笔账,光减少的人工成本,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约几十万元的成本。如今像这样的机联网系统已经在全县50家企业上线,覆盖了全县7566台喷水织机。
丝绸产业是湖州市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湖州丝绸产业始终坚守品质,挖掘文化底蕴,创新工艺技术,从种桑、养蚕、缫丝、织造、印染整理到服装、家纺产品及茧丝绸综合利用,湖州市的丝绸产业链不断延伸。湖州丝绸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全国1/3、全球1/4的绸缎面料都产自湖州的丝绸企业。
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湖州市先后制定实施了《特色纺织产业振兴升级规划》《丝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从政策导向、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等方面,对包括丝绸行业在内的特色纺织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推动产业科学转型。同时,依托“机器换人”等手段,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一批行业技术难题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提升了湖州丝绸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