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民营企业率先感受到了“钱紧”:银行贷款、发债等多条融资道路变得狭窄,民营上市公司频频受到冲击。债发不出去-股票下跌-股票质押危机-债务违约,上市民企正在生死链条上挣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民营企业开座谈会并表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央行、银监会也急急行动,拟在3年后,银行对新增公司贷款当中民营企业占比不低于50%。如何解决民企钱关难题,提上日程。
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0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余额 88.1万亿元。按此计算,民企贷款在整体企业贷款中占比37.5%,而新增贷款的比例还要低得多。未来3年要达到50%,新增贷款增速、贷款数量都要远远超过大型企业。而对于银行而言,提高风控水平防止坏账已成为重中之重。
“期待当然也期待,但是目前所谓的扶持政策还没落地,正儿八经落到实处我才能放心。”11月8日,华东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总裁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民企流动性之痛
“前段时间很多民营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都在市场上疯狂找钱,到处求人,哪怕高利率也要借。”深圳一位金融企业高管称,全国不少民营企业出现流动性问题,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
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一直未能解决,融资被区别性对待。“公司一期项目投入2600多万元,部分为国家项目资金补助,部分为自有资金,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银行贷款。” 南通一家中小型环保企业董事长表示。
民营企业这一轮流动性之困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这一轮民企融资难有新特点,即流动性压力主要是直接融资与表外融资渠道受阻,包括发债困难等,以至于民企存量融资到期无法继续。” 工商银行(5.350, -0.18, -3.25%)董事长易会满表示,事实上大型银行对民企融资总量余额是增长的,并没有抽贷、断贷。
具体到企业,他认为,造成部分民营企业流动性困难的原因,在于偏离主业、过度融资,高杠杆是共性。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去杠杆之殇》研报中称,随着社会融资增速,特别是表外融资增速的下降,信贷市场利率上升,在国有企业和高评级融资平台利率大体稳定的条件下,民营企业和低评级平台的利率水平大幅度上升。
“从宏观上看,去杠杆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从金融市场看,去杠杆压力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低评级的融资平台。”高善文认为,信贷紧缩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假以时日可能表现出来,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进一步减速,并形成国进民退。
银行有银行的难处,“银行也是企业,尤其要规避高风险贷款带来的不良风险。上次金融危机形成的不良现在还在消化,最近经济有下行压力,自然而然会规避风险大的企业。”某上市银行总行金融部人士说。
2018年二季度,部分银行的逾期贷款比例又有向上的苗头,逾期90天以内的贷款明显增加。国信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这些新发生的逾期贷款,可能是上半年去杠杆措施导致部分大小企业资金链高度紧张而形成,逾期贷款的重新冒头是资产质量的负面信号,势必会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
2018年以来,信贷投放总量虽然大致正常,但在结构上呈现疲态,对公贷款偏弱,票据贴现增加,信贷投放乏力,这其中民营企业冲击最大。
从某行深圳分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人士处获知,监管部门前几个月下来检查,专门督促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民营企业放贷,“但是我们观察到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一些民营企业经营不善资金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更不敢贷了”。
市场也有声音认为,民营困境是整体流动性偏紧所致。
“从过去货币发行增长速度比名义GDP高出5个百分点到高出3个百分点,再到现在比名义GDP还低1个百分点左右,我觉得货币流动性偏紧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
融资多箭齐发
经济的半壁江山感到了疼痛,决策层正加码纾困。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当中举足轻重,可以用“56789”来概括,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此前,经济企稳,企业杠杆率高企,去杠杆防风险成为货币政策的主线;然而,今年以来贸易战开打,经济下行压力出现,呵护企业经营、保就业摆到了首位,金融政策急需应势而变,以适应新的国内外形势。
事实上,针对这一现状,高层从9月底开始,已是三番五次把民营企业发展以及解决民企融资当成重中之重来强化。
11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称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5天之后,央行行长易纲接受采访时称,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将放出“三支箭”:第一支箭——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第二支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第三支箭——发起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阶段性的股权融资支持。
同一天,央行在浙江召开全国城商行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会暨现场推进会。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对银行提出要求,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完善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制度安排,紧跟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加大创新力度。
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去杠杆转向财政?
方向定了,关键是如何操作。
“我的建议是,把M2的增速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1.5个百分点左右,就是说把M2增速从8.2%-8.3%的现有水平提升到9.3%到10.0%的水平。这不叫大水漫灌,这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现实、迫切的需要。如果不采取这样一个政策调整的话,我相信明年上半年的日子更加难过。” 徐洪才说,要因势而变,墨守过去还要降杠杆,可能明年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体系会增加更多的麻烦和隐患。
不过,在企业高债务、居民债务急剧上升面前,央行货币政策放松受限。高善文认为,去杠杆应该首重财政去杠杆,而不是金融去杠杆。
他认为,在信贷总量下降的同时,财政去杠杆将伴随着利率的下降;金融去杠杆伴随着利率的上升。在实体经济领域,财政去杠杆和信贷利率的下降将造成民营投资被“挤入”市场;金融去杠杆将导致政府、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投资均被“挤出”市场。财政去杠杆通过对出口和民营投资的积极影响倾向于缓和与稳定经济活动;金融去杠杆则倾向于通过抑制出口和民营投资进一步造成经济的收缩。如果信贷市场存在隐性担保以及所有制歧视,财政去杠杆将减少与缓和这些扭曲;但金融去杠杆将加剧扭曲,造成民营经济受到信贷减少更显著的影响,从而容易形成“误伤”。
“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如果遵循财政去杠杆的路径,将更容易取得成效;如果遵循金融去杠杆的路径,可能事倍功半,还容易出现风险事件。”高善文判断称。
王剑认为,为了解决银行惜贷,政策当局可以实施逆周期调节、修订指标要求来缓解,比如央行降准、提高合意信贷额度等,这些措施已陆续施行;同时,银行不良资产的终身追责制度应该转变为向“风险定价”的方向发展,以及打造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能力。
上述南通中小型环保企业董事长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银行办理“苏科贷”,无抵押无担保贷款,金额300万元。
“但我们二期项目要投入2亿元,全靠银行也不现实,一个是成本比较高,一个是银行要担保抵押。我觉得银行只能作为一个补充,后面还是想通过出让股权的方式来融资。”上述董事长称。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发展中资金缺口始终存在,除了银行贷款之外,为民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同样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