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九银十”已经呈现“旺季不旺”,而进入淡季反而却“淡季还淡”。截至11月8日,国内C32S均价报收23783元/吨,本周再次下跌117元/吨,比上月同期更是下跌了453元/吨。近期纱线市场利空较多,纱线订单继续小、少、散,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因此,大多厂商对原料大都持观望、等待态度。再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不断发酵等影响,不少厂家多依靠前期订单维持生产,导致企业开工率不断下降,资金缺口较大,形成恶性循环。
究其原因,不外乎于上下游的不景气所致。上游郑棉上周跌破15000元/吨大关,与“风向标”相呼应的2018/19年度“双28”手采棉疆内成交也一路下跌。原料持续的下跌,拖累了纱线市场。而下游在环保利剑之下,很多印染、服装作坊被责令停业整顿,产能大幅减缩再加上北方供暖季将至,致使上游纱线销售大减。随着棉纱库存增加,多数纺企对后市信心不足,让价幅度有所增加,预计短期内常规品种的纱线价格会维持弱势发展。
而进口纱方面,截至11月8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币现货价报收23832元/吨,较上周下跌32元/吨,显然跌幅要小于国产纱。进口纱经过一段时间的低价抛货,不少贸易商“去库存”已成效显著,库存压力减轻。但有企业表示,往年11月初还是国外圣诞节采购季,加上国内的“双十一”购物节促进消费,旺季能继续延续一阵,但今年明显不如以往。目前国外节前备货已基本完毕,预计接下来两个月外贸形势将更加萧条。
无论棉花期货还是现货的调整,相较于棉纱期货主力CY1901合约的暴跌来看,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据统计,8月底以来,棉纱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从近四个月高点27390连续“跳水”,低点险破23185,回调空间达到4205点,跌幅15.35%,不可谓不大,把进口棉纱、国产纱现货的下滑幅度远远甩在身后。棉纱期货市场缺乏资金关注,盘面对棉纺厂、贸易商、投机商形不成吸引力。从郑商所仓单查询来看,截止11月8日棉纱期货仓单仍为“0”(33家交割库,集中在河南、江苏、山东、浙江),而且考虑到棉纱期货没有专用交割库,都设在纺织厂内,表明即使有交割库的纱厂也并没有棉纱成生仓单套保并交割的打算,棉纱期货“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情况突出。
最后来谈一下刚刚结束的秋季广交会。本次广交会与11月4日闭幕。从统计数字来看,本届参会人数和成交额度双双小幅下滑。其中纺织服装成交额下滑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本届广交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成交96.3亿美元,增长2.7%,占总成交额的32.3%。而对美出口成交27.9亿美元、同比下降30.3%,降幅较大。究其原因一来是中美贸易摩擦及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紧张造成中美乃至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二来是部分主要经济体(欧元区、日本和英国)增速有所滞缓;最后,受美元强势冲击,若干新兴市场货币出现明显贬值,市场资本汇率外流,一定程度上也给采购商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