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入落实阶段,2019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龙头,上海未来一年经济的创新性增长点又在哪里?1月1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专家从政策、财税和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解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汉君认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农业生产、就业等各项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韧性足够。他同时提出,“过去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在不同领域和地方的执行上有‘一刀切’倾向,对去杠杆过急。在国家重点支持和需要的行业领域甚至还应加杠杆。”
经济下行压力大,但韧性足够
针对当前及未来一年的整体经济形势,韩汉君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已是普遍共识,但由于经济体系整体表现稳定,从农业生产到就业状况等各项指标都在合理区间,体现出足够的韧性。未来一年,经济发展要克服的内部困难会大于外部困难。
韩汉君认为,在此形势下,宏观调控在坚持供给侧改革主线不动摇的情况下,改革的重点应当从“三去”转向“一补”。去杠杆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但应提倡结构性去杠杆,某些行业领域要加快去杠杆,某些行业领域则要放缓,而如科研等重点行业领域还应加杠杆。
对于上海而言,攻坚“三大任务”是未来一年的重中之重。其中,韩汉君指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改善A股的基础性缺陷,建立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意义非凡。
韩汉君认为,美股通常是牛市长、熊市短,而A股正相反,原因在于A股中市值排名前十的全部是传统产业,反映的是传统经济,而美股排名前十的主要是新兴产业,反映的是新兴经济,股市对于两种经济的不同估值造成了差异,科创板注册制试点是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结合进行的基础层面改造。
长三角一体化,财税改革可先行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被誉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4.640, 0.09, 1.98%)。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艺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最困难的是安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较多,安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人口和土地空间富余,应通过产业梯度转移,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使长三角区域的人与资本能够实现自由流动,促进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陈明艺指出,制度环境的一体化是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基本保障,其中,财税机制协同化是必要条件。多年来阻碍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发展的部分财税政策壁垒至今仍然存在,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区域间税收竞争、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产业结构雷同、项目建设重复等问题,而研究测算发现,长三角区域的税费负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她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应统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准实施财税政策,建立区域内、地区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构建税收征管协调合作机制,同时拓展减费降税空间。
对于如何进一步减税降费,与会多位专家表示,税费改革需要与政府行政体系改革及政府减少支出相结合,此外,税费改革首先应考虑到实效问题。
对于费转税会加重企业负担的疑问,陈明艺表示,由于税会直接进入国库,费则是进入地方财政并由其抽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因此费改税与政府减支相结合,挤占空间比较大,当前费率较高,改税后税率会下降,相应地,企业承担的比例也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