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上海拉夏贝尔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夏贝尔”)的负面消息接连不断,收购不顺、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事项告吹、业绩惨淡以及股价持续下跌,这样的拉夏贝尔背负重担还能坚持多久?
2月28日,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收购法国公司Naf Naf SAS 60%股权交割事项的最后日期延期至2019年7月1日。实际上,拉夏贝尔于2018年4月决定斥资5200万欧元(约合4亿人民币)收购法国Vivarte SAS旗下品牌Naf Naf SAS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当时收购消息一出,股市跟随火热上升。尽管拉夏贝尔表示延期是因为该交易交割条件尚未满足,但业内多认为是其业绩低迷导致收购不顺利,对之后收购能否完成表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公布收购延期的前两天,拉夏贝尔发行可转换债券终止。实际上,拉夏贝尔上市后一直融资,先后推出两个资本市场融资计划,共计划募集资金15.7亿元。
据了解,早在去年9月,拉夏贝尔发布了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预计募集15.3亿元,用于零售网络扩展建设项目、门店升级改造项目、智慧门店建设项目和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此后12月份将募集资金从15.3亿降至11.7亿,募集计划依旧失败。
而在今年1月16日,拉夏贝尔拟注册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中期票据或超短期融资券,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等支出。但是记者查询发现,公司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股份质押已近90%,资金风险较大。此外,拉夏贝尔一年时间里六位董高管接连辞职,管理风险也不小。
更大的“风险预警”是,拉夏贝尔自2017年登陆A股以来,业绩便持续低迷。财务报告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89.99亿元,仅增长5.24%,而净利润竟降低6.29%至4.99亿元。虽然2018年年度报告尚未披露,但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91.98%,减少4.59亿元。对比2017年的净利润,拉夏贝尔经过一整年的经营不增反减,可见内部问题甚多。
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业绩不理想,却没阻拦拉夏贝尔持续扩张的脚步。数据显示,2015年拉夏贝尔全国实体店数量为7800多家,到了2018年已经扩张至960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直营店。开店需要大量资金,公司上市融资资金也多用于此。门店扩张迅速却不意味着营收增加。相比其他渠道,直营店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开店成本巨大,线下门店注定是需要周期才能获得盈利的,资金流出后能否获得资金流入才是拉夏贝尔的核心问题。而在电商迅速发展的时代,大笔投入线下渠道确有“反其道而行”的感觉。
事实上,上述门店的持续扩张导致了拉夏贝尔存货不断增加,而存货也是服装行业的致命伤。截至2018年9月底,拉夏贝尔存货金额为27亿元,占总资产的32.46%。这一数据与2015年底的17.56亿相比增长近10亿元。虽拉夏贝尔门店工作人员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会不断进行折扣活动以降低库存,但品牌影响也将因此大大折扣,合理解决高库存问题迫在眉睫。
而拉夏贝尔股价的变化,被五矿证券某位分析师认为是“割韭菜”。截至2月11日收盘,拉夏贝尔每股报价8.62元,较最高价下跌60.7%;公司总市值为40.53亿元,较上市初期的巅峰缩水近80亿元。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近几年股市起伏较大,但拉夏贝尔如此变动与经营关系密切,经营不善,资本市场便随之冷漠。
作为服装行业唯一一家A+H的上市企业,拉夏贝尔问题不断,而当前服装定位不明确。相比太平鸟、森马等休闲服饰,拉夏贝尔业绩持续低迷,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中,拉夏贝尔能何时停止下滑实在难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