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河北衡水监测站组织人员,采取电话了解和到户访问的方式,对当地冀州区和枣强县常年棉农联系点的2019年意向植棉面积,再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他们今年3月份意向植棉面积预计为332亩,较2018年实际播种面积的348亩减少16亩,减幅4.60%。另外,该调查数据较去年11月份的数字增加52.5亩。
截至调查日,常年联系点农户中较2018年实播面积减少的有17户(最多的减少2亩,最少的减少0.5亩),占比41.46%;持平的,占比58.54%;增种的农户为零。
今年棉农意向植棉面积之所以出现以上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当地棉花长期以来处于零散、分散种植模式,缺少机械化、集约化种植、管理模式,整个生产过程劳动效率低下;二是棉花种植成本连年走高,籽棉收购价格却一路持续走低,棉农收益实际下降。自2018/19棉花年度开始收购加工以来,在新疆籽棉价格一路下滑的影响下,当地籽棉价格跌跌不休,其中白棉三级籽棉从最初的3.80元/斤,下降到低点的3.10-3.20元/斤,降幅16%,而且较去年同期的降幅达到8.57%。虽然近期籽棉收购价格回探到3.40元/斤,但棉农手中存棉数量不多,也改变不了去年总体植棉效益低下的既成事实。以上两方面因素,促使部分棉农2019年减种棉花;三是当前农村中50周岁左右的农民占比逐渐增加,这部分人由于岁数偏大,体力、精力、注意力等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继续外出打工优势不在,不再受雇主欢迎,他们只有在家种地为生;四是衡水属于华北区域典型的地下水极度开采漏斗地形,为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当地政府近年来出台政策,规定除却能够用地上水灌溉的区域外,限制农民种植耗水量大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转以每年每亩补贴500-800元,因此当前农民只得种植比较耐旱的棉花等农作物。以上两方面因素,支撑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不至于减少得过快。
如按5.0%的意向减种预期计算,2019年衡水市意向植棉面积约为85万亩,全市棉花生产将再现小幅下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