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蚕桑生产量增价跌,蚕农售茧收入持续增长;丝绸工业生产稳中提质,茧丝全年均价高于上年,下半年有所回落;丝绸商品国内销售继续上升,真丝绸商品出口回落。
一、农业环节
桑园面积基本持平,蚕茧产量继续上升。据全国20个主产省(市、区)报送数据,2018年全国桑园面积1184.9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0.5万亩,同比基本持平。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2.2%和71.6%,东部、中部地区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0.2和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0.3个百分点。全年蚕茧发种量1643.3万张,较上年同期增加39.6万张,同比上升2.5%;蚕茧产量67.9万吨,较上年增加2.1万吨,同比上升3.2%,延续上年增长态势。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分别为16.3%、6.9%和76.8%,东部、中部地区蚕茧产量占比较上年分别缩小2和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扩大3.1个百分点。
蚕茧收购量增价跌,蚕农收入持续增长。据全国20个主产省(市、区)报送数据,2018年全国蚕茧收购量为65.8万吨,较上年增长4.5%,其中西部地区蚕茧收购量增长1.9%。蚕茧平均收购价格为2341元/50公斤,较上年下跌1.1%。其中,广西价格下跌6.1%,四川、云南价格分别上涨12.2%、6.9%,。秋茧收购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6.7%,较春茧上涨1.2%。蚕农售茧收入308.32亿元,较上年增长3.3%,较2013年历史高点增长30.5%,再创历史新高。分区域看,西部地区收入上升1.7%,东部、中部地区分别下降0.5%和1.2%。
二、工业环节
干茧价格波动下行,生丝价格冲高回落。干茧价格总体延续上年上涨趋势,下半年有所回落,总体呈“M”型走势。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干茧均价为116.68元/公斤,同比上涨8.1%,涨幅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为全年最高点,干茧价格120.3元/公斤,较年初上涨4.7%,6月份以后逐步回落。生丝价格5月份达到年内高点,自6月份起迅速下跌。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3A级生丝全年均价41.7万元/吨,较上年上涨15.1%;5A级生丝均价47.7万元/吨,较上年上涨14.8%。12月份3A和5A级生丝价格较5月份高点分别下降13.6%和16.9%。
生丝及丝织品产量小幅下降,区域结构西增东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生丝产量8.65万吨,同比下降7.3%。分区域看,西部、东部地区产量分别占66.2%、22.2%,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缩小0.4和1.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1.6%,扩大2个百分点。蚕丝及交织物(含蚕丝≥50%)产量5.16亿米,下降0.1%。分区域看,西部地区产量占44.8%,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占比44.6%,缩小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比10.6%,与上年持平。
丝绸企业效益总体提升,企业亏损面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711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5.92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低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2.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5.44亿元,较上年增长2.2%。2018年,丝绸行业亏损面18.3%,较上年扩大7.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3亿元,较上年提高18.5%。分类别看,缫丝加工企业、绢纺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企业亏损总额增幅分别为11.7%、24.7%和24.9%,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幅均高于全国纺织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三、贸易环节
丝绸商品内销额上升,家纺占比扩大。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8年全国50家丝绸样本企业内销额为41.01亿元,同比增长1.7%。分品种看,家纺类产品内销额同比增长5.8%,占内销额比重为40.3%,较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真丝绸缎类、真丝服装类内销额同比分别增长1.2%、0.3%,占比分别为31.8%、12.9%,均缩小0.1个百分点;服饰类内销额同比下降5.1%,占比缩小0.9个百分点;其他商品类内销额同比下降12.3%,占比缩小0.4个百分点。
真丝绸商品出口回落,制成品出口下降明显。据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为29.6亿美元,同比下降16.9%(上年同比增长22.9%)。其中,丝类和制成品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8.4%和24.4%;真丝绸缎出口额同比增长4.9%。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市场依次为欧盟、美国、尼日利亚、印度和我国香港地区,其中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比较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占比减少2.4个百分点。
2018年全行业应对风险挑战,总体平稳运行,但是蚕桑比较效益不明显、环境污染加剧、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等内生问题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且后半年价格下跌明显,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冲击行业整体平稳,2019年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需要全行业做好内功,把握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