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集团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活跃收购公司。自2010年以来,它一直在挖掘外国时尚品牌,或许希望成为亚洲版的LVMH奢侈品集团。
如意集团购买狂潮的总价高达46亿美元,其中包括战略性质的收购 – 比如法国时装公司SMCP、澳大利亚最大的棉花农场Cubbie Station、英威达(尼龙,氨纶,涤纶等业务),以及传统品牌Bally和Aquascutum。鉴于此,该集团试图证明其发展重点不仅仅是收购优异资产,而是专注于建立垂直整合的纺织和时装业务。
针对这几笔高调收购,如意集团首席战略官何卓贤先生向Jing Daily表示:“在短中期内,如意集团将专注于整合现有品牌,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完全整合商业模式的协同效应。我们只会考虑收购盈利能力强且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品牌。”此外,如意的海外投资符合中国政府支持收购、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竞争优势的公司的整体策略,也符合当局压制对境外大型资产类型的投资。
即便如此,以上所述的投资并未阻止该集团扩大其在非洲的业务,以确保其棉花供应链,如意在尼日利亚、埃及和马里的投资已超过20亿美元。通过这一计划,如意集团正试图克服供应风险,例如美国对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品实施的棉花禁令。此外,他们最近与消费品供应链巨头冯氏集团的战略合作是如意集团在新兴非洲市场寻求增长机会的另一个例子。
凭借不断扩大的全球业务,如意集团必须继续提高效率并整合其所有内部业务部门。“我们在亚洲的优势和足迹可以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何先生谈到公司的品牌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特色和名气。例如,自2016年收购SMCP以来,“[SMCP]已扩展到在中国二十多个城市开展100多家门店,而且在2018年中国的在线销售额也增加了40%至50%。”该集团利用其战略优势,通过采用给与公司较大自主权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市场发展势头。而想要增加在中国市场地位的外国公司则面临着独特的障碍(例如缺乏可靠的市场研究、所有权限制等等严格的规定)。与此同时如意集团在熟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此外,该集团对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 中国消费者 – 的深入了解使其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
如意集团了解自己的价值。“拥有30多个国际时尚品牌和超过5,800家店铺,在8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如意集团致力于保持其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导地位,”何先生说。 “[如意集团渴望]成为世界著名的轻奢侈品牌控股集团。”也许这一愿望在当今中国对轻奢品牌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可能会实现。而在西方,轻奢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而中端品牌的成功是中国的悖论。这也证明高端国际品牌在接近亚洲市场时需要重新思考其战略。
随着债务缠身的中国千禧一代开始转向高、中档品牌,如意集团看到了一个建立自己的时尚帝国的契机。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最近宣布,他们将更多地关注中端及轻奢品牌,因为他们在经济条件不利的条件下仍有增长潜力。
通过专注于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如意集团正在努力消除满足富裕的千禧一代需求而带来的一些风险。人们普遍认为,缺乏一致性会给高端奢侈品牌带来越来越大的障碍,而如意集团这样的公司希望通过吸引“成熟”消费者的观感来度过这个困难。但即使有如此多的成功、有针对性的努力和雄心勃勃的目标,如意集团仍在追逐LVMH的脚步。要挑战LVMH,或许如意可以收购Dior,Hermès或Burberry等优质传统品牌,或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