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多来,郑棉从13245元/吨低点振荡反弹,CF1909合约价格向14000元/吨试探性上攻,而现货市场除部分贸易商“点价”资源有询价、成交外,“一口价”几乎陷入滞销状态,与之相对应的近期储备棉日成交率跌破90%,地产棉流拍渐成常态。
从笔者调查来看,市场呈现两个比较极端的现象,买卖双方都在寻找、等待合适的切入点,一个信号甚至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一方面河南、江浙、山东、河北等地棉纺织企业原料库存已降至相对低位(纱布库存近期持续增长,占压资金、人力),少数纱厂甚至配棉、接中长期订单都有些“提襟现肘”,从理论上来讲,补充棉花库存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虽然贸易商、少数轧花厂抛货甩货的意愿比较强(售现货,平空单),“点价”资源报价较4月底普降1300-1500元/吨,但实际下游纺企、中间商的采购、出库量并不大,对甩货的“一口价”手摘棉货源没太多兴趣。
纺企原料库存降至低位,皮棉价格也已降至具有诚意的价格(按当前“双28”机采棉“点价”14400-14500元/吨公重计算,轧花厂现货亏损大多在500元/吨以上)。以当前“点价”新疆棉、储备棉成交价来计算,纺织厂利润情况虽较2017/18年度同期下降但仍不错(4月下旬以来,新疆棉价格下跌近1500元/吨,棉纱售价却仅仅回调1000元/吨),但为什么棉花市场产销脱钩呢?笔者认为如下二个因素非常关键。
一是棉纺织企业主4月下旬以来订单下滑明显,而且对6-8月份能否恢复信心不足(上海、广东、浙江几家贸易公司反映8月份以后订单向东南亚转移的非常明显)。从调研结果看,截至5月底前,大中型纺纱、织造企业成品库存超过25天甚至30天,个别纱厂库存达到40-45天,较2017/18年度同期增长7-15天。尽管棉花等原料没有大量占压流动资金,但纱布、服装等库存令企业疲于招架,因此在外贸、服装等终端消费市场订单没有明显转暖、回升的前提下,即使棉花价格再降500-1000元/吨,纺企也是“有心无力”,只能随用随买。
二是中美贸易谈判陷僵局是制约棉纺织企业放开手脚采购原料的“拦路虎”。 虽然5月上旬中美双方都明确表示贸易磋商并未破裂,谈判的大门都向对方敞开,但由于没有再约定谈判时间表且相互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方被动反制),贸易战骤然升级。目前涉棉企业最大担忧是美方威胁对自中国进口的剩余325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因为其中涉及纺织品服装近400亿美元,如果双方继续角力、特朗普继续一意孤行,对国纺服出口的冲击不容低估(虽然部分企业已通过海外建厂、转移生产地等多种途径降低风险)。不过2018/19年度我国棉花消费虽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但国内供需紧平衡毫无疑问被打破,棉价将继续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