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闲置奢侈品交易入局市场的时尚电商平台——寺库,似乎想把二手商品的“二手”标签摘掉。近期有消费者透露,购物期间发现时尚电商平台寺库上二手商品中的“二手”标记不见了。当平台同时涉猎全新商品、二手奢侈品的情况下,普通消费者可能误将“二手”商品当作一手新品而购买。在法律行业从业者看来,在此情形下平台应当尽到“真实、全面提供商品信息”的义务。
二手商品去掉“二手”字眼
在不同时段尝试在寺库App检索“二手”一词,在6月初,北京商报记者在寺库App检索“二手”时,检索到数十款二手奢侈品商品,商品品类包括包、腕表等。然而6月23日,检索结果仅显示了6款空气净化器商品,该6款商品具备“除二手烟”功能。
彼时关注的一款寺库在售的二手GUCCI酒神包,在商品介绍页面上的“二手”、“A级已使用标注”已变更为“A级”,原有的“二手”、“已使用”的字眼已经消失。上述两款商品均显示为寺库自营商品,商品介绍中并未解释“A级”、“S级”的含义。
对此,致电寺库客服人员被告知,A级商品可能分为有“陈列品”或者“用户寄卖的二手商品”。A级代表在使用或在陈列时给奢侈品商品造成轻微的划痕、磨损。S级商品也表示商品有轻微划痕,不过A级商品的划痕比S级商品的划痕要明显。“这些商品可以理解为大家常说的二手商品”,客服人员解释称。
尽管客服人员称A级、S级商品为二手商品,但这些商品的介绍信息中并没有标明“二手”相关字眼。
对此,采访到寺库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解释称,平台的二手商品均可在商品分类的“二手中古”一栏中检索到。不过,如果消费者在寺库App首页搜索栏中检索商品名,搜索结果会同时出现一手商品、二手商品,而二手商品的介绍信息中却没有标明“二手”。
针对“消费者会混淆一手、二手商品”的问题采访寺库公司上述相关人士,对方提供了几张商品介绍截图,图上一款ROLEX品牌腕表显示“A级”,下拉描述中写有“日常使用痕迹”字样。但对于问题的具体解释,该负责人未给予明确的文字回复。
鉴定评级称谓不一
据了解,在国内具有二手奢侈品交易业务的平台中,部分平台选择自主建立鉴定团队,部分平台选择与第三方机构平台合作。
不同的平台对奢侈品鉴定的结果,也有不同的评级体系。寺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称,寺库鉴定二手奢侈品后,将鉴定结果分为N级、S级、A级、AB级、C级等,等级越靠后说明外观的划痕、磨损与使用痕迹越明显。而红布林对二手奢侈品的鉴定结果则分为N、NS、S、A、B、C共6个成色评级标准。另一家平台“只二”对二手奢侈品鉴定结果分为,全新、9.9新、9.5新等级别。
对于寺库平台对二手奢侈品鉴定的评级标准,寺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国际通用的鉴定标准”。北京商报记者对此采访了奢侈品领域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她表示,目前国内二手奢侈品鉴定尚没有国家认可的专业机构,也没有正规的国家标准,行业乱象严重,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评级结果,会让消费者混淆、误认。
一位不愿具名的二手奢侈品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二手奢侈品行业暂无鉴定的规则与标准,如果在非垂直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当同时销售一手商品、二手商品时,相关商品介绍信息中不明确标记“二手”很容易造成消费者的误解。
不过,寺库实际上并未淡化二手业务。资料显示,“寺库自2008年以二手奢侈品起家进入市场,多年来一直将此业务作为重中之重,并在全球各地开线下体验中心并进行二手寄卖业务。近期,寺库于6月初期在北京开辟了新的线下中古业务,并于6月20日-30日在上海开展线下中古业务”。
平台侵犯“知情权”
对二手商品没有明确标记“二手”商品属性的情况,在律师看来,涉嫌触碰法律红线。知名IT律师赵占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果平台故意不标明是二手商品,或者以其他方式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以为购买的并非二手商品,侵犯了买家的知情权。尤其,如果是平台的自营商品,只要没有明确说明“二手”属性,都属于合同违约,甚至构成欺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指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公开资料表示,寺库作为时尚电商平台,旗下业务不仅有二手奢侈品交易,还包括品牌直营、平台自营全新奢侈品等业务。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同样认为:“这种情况下,平台在销售二手商品时,必须要以显著方式标注,让消费者明确知道商品的‘二手’属性;与此同时,平台还要对二手商品的规格、外观现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进行详细描述。”
实际上,在不少综合型电商平台已经对新品与二手商品进行了属性区分。例如,京东推出“拍拍二手”,用于销售“退货”商品。早在2014年,淘宝宣布限制卖家修改商品关键属性,包括类目的转换和关于商品成色的描述,禁止卖家在全新和二手间进行互转,防止商家获取不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