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是棉花新旧年度转换之际,遗憾的是市场情绪悲观,棉价屡创新低,期现价格体系被重塑,新年度棉价能否走出阴霾仍尚存疑问。纵观上半年棉价下跌主因,外界均认为是中美贸易战导致消费减少,毕竟美国作为我国纺服出口第一大市场,影响不可小觑。现阶段纺织企业正在经历难关,何时能够顺利迈过这道坎,对棉价走势至关重要。正如道德经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时棉价的玄妙之门更多的是需求一端。
为了摸清下游纺企真实开工生产情况,中国棉花网记者走访了江苏省各棉纺监测站。江苏省在我国棉纺产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纺织服装一直是江苏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棉纺产业集群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居全国前列。
目前江苏省已经形成了30多个专业化特色明显的纺织服装集群,表现为产业链体系完整,专业化特色明显,以中小企业为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省纱线产量为303.2万吨,仅次于福建省、山东省和河南省。
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正常,未如外界预期的悲观,多数开机率出乎记者预料,受制于棉价大幅下跌影响,利润大幅缩水,企业均在降低原料库存。
在这次调研中,记者走访了徐州、盐城、无锡、泰州、靖江等市县,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开机率基本保持在100%,除了正常节假日调休之外全年无休,少数企业开机率维持在70-80%左右。当地纺企告诉记者,企业生产保持正常,相较其他省市减产、限产情况较少。如果按照当前市场行情采购棉花纺纱,企业能够赚取到一定利润,导致现在保本甚至亏损的窘况,主要是前期高价原料库存所致。
据了解,目前企业库存基本都维持在1个月左右,由于采购棉花指标、存放规模不同,致使各企业库存原料均价有很大差距,有的企业均价约在14100元/吨左右,有的企业在15000元/吨左右,对使用长绒棉生产高端纱支的企业而言,原料均价高达25500元/吨,对比现在市场12000多元/吨价格,企业背负成本负担不小。
这也解释了储备棉保持高成交率的原因,只要市场棉价不出现大波动,企业就会自行或委托贸易商代拍,这样可以不断降低库存原料均价。如果市场行情出现大波动或预期未来棉价继续下跌,企业就会暂时停拍观望。
多数企业表示,为了降低风险,都在下调原料库存规模,有的企业已将库存降至20天左右,对其来说已接近维持最低库存的极限了,而这样的企业占据绝大多数。
纺企棉纱库存增加,维持在20天销售期,出口美国市场订单减少,欧洲、日韩、中东市场表现正常。
据了解,江苏省纱线均以精梳、精梳紧密纺等中高端产品为主,产品销路相对稳定。当地企业自5月份订单开始出现下降,产品逐渐处于累库阶段,这种情况几乎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其中出口美国订单更是下降严重。
徐州某3万锭规模企业告诉记者,4月底前,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缓和,产品供不应求,5月份开始,中美经贸关系再度紧张,订单明显下降,其中美国订单受影响大,原来老客户每个月采购30-40吨纱,现在一吨也未采购。
当地另一家规模在2万锭的企业主要生产天鹅绒纱,美国市场占有一定比例,企业反映,5月份开始销售出现问题,走货速度逐渐放缓。为了降低亏损,被迫将开工率维持在70%。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这句名言再次得到了应验。根据海关总署统计,1-7月我国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前7个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降至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2.1万亿元,下降8.1%,占我外贸总值的12%。
数据还显示,前7个月,我国服装出口5612.6亿元,增长2%;纺织品4720.7亿元,增长7.7%。虽然增幅略有下降,但总体上基本保持稳定。
对此,盐城市纺织企业说,出口欧盟、日本、韩国、中东市场的纺服订单未受影响,虽然美国市场订单明显下降,但其他市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部分损失。
中美贸易摩擦固然是下游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但很多企业反映产能过大,产量过高也是国内棉纺产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受访企业反映,对国内棉纺产能过大,纱价大幅下跌早有预期,从年初开始,就能隐约感觉到市场寒冬要来了,在经过了2016至2018年纺织高速发展之后,国内棉纺产业看似一片繁荣,欣欣向荣,实则危机正在逐步靠近。
以上只是企业一方说辞,中国棉纺行业协会相关人士持有不同意见:“业内有很多关于产能过剩的说法,我觉得应该辩证地看,只要有市场就不能说过剩。现在国内还有一些很低端落后的设备运转着,要说过剩,应该是指这部分,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升级换代调整”。
该人士指出,目前低端生产企业比例较多,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高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质量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在当前消费升级的阶段,低端产品需求呈下降趋势,所以这部分需要升级。新疆新增产能那么大,内地的企业也没出现大批倒闭的情况。
据悉,几年前棉纺界流传一种说法,如果新疆新建棉纺产能达到2000万锭,内地至少关停4000万锭,理由是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新疆棉纺企业受惠于各种补贴优惠政策,内地企业根本无法与其竞争。
按照相关数据,2018年新疆棉纺产能达到1800万锭,用棉量达到150万吨,如此重要的棉纺基地拔地而起,至少目前为止,尚未看见内地大量企业倒下。
在调研过程中,深深感触到企业对中美贸易谈判走势非常关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产业能否健康持续运转。但是两国经贸磋商历经两年你来我往,太极式的推手互搏之后,并未拨云见日,一片明朗。反而是在掺杂了许多与贸易无关的事情后又变得扑朔迷离。
有专业人士认为,现阶段棉纺产业走势仍将与中美经贸谈判关系巨大,但是在经过长期疲于应对和市场消化之后,棉价还将回归到供需基本面上来。眼下看,下游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但从农产品这一特性来说,未来棉花价格涨跌关键因素终将回归到供给端上来。
的确,查阅最近USDA发布的棉花供需平衡表看,新年度除了中国棉花供不足需外,全球棉花产大于需,供给仍然充足。
随着台风利奇马的到来,江苏调研也按计划结束了。棉纺产业的春天在哪里,现在还不容易下结论,暂时也看不到,处于产业链中的企业除了埋头苦干,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好办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想在棉花新旧年度更替之际,市场有所改变和起色,需要供需基本面发生一些改变,不管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