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棉纱市场局部略有好转,但是价格依旧稳中偏弱,多数厂商依然以去库存为主。截至8月22日,国内C32S均价报收20803元/吨,较上周下跌30元/吨。
从纱线库存来看,进入8月下旬,订单总体情况较前略有好转。纺企部分品种去库存已见成效,且开机有望回升。但不少纺企表示,目前几乎没有大单,小单多,拿货次数增加,且利润微薄。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部分纺企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据江浙一带部分厂商表示,虽然行情低迷,但大家采取差异化生产,提升技术含量,产销能够保持平衡,企业也有比较好的利润。比如,某贸易商开发新品种,做出了营业额同比30%的增长的业绩。仔细对比研究这些不同表现的企业,就会发现他们一贯的企业经营模式就决定了他们今天不同的结果。 1、趁原料低价,顺势拿货,拉低成本。在不少企业对棉花原料踌躇的时候,不少有经验的厂商却在悄悄低价拿货; 2、差异化生产,多种经营,上联贸易商,下结坯布企业,中间加电商营销,延伸产业链,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不二法宝。
再从棉花原料来看,目前市场存在两种声音。第一种认为已经触底。自8月9日郑棉主力收报12175元/吨以来,郑棉就一直低位整理,尤其本周在上探到12800元/吨左右之后,短期内不再出现大涨或大跌。另外,市场利空似乎已经出尽。其一,美国加税已对全部输美产品加税;其二,本月13日,有消息称美国推迟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且中国将立刻大手笔采购美国农产品,以保证9月份谈判顺利进行,双方谈判牵头人就9月份磋商进行通话。受以上利好消息刺激,ICE期货大幅反弹,12月合约逼近60美分,收于近七个交易日高点。由此,不少乐观人士认为目前棉花已经触底。而第二种认为棉花触底仍未结束的也有自己的理由。其一,美国经济衰退并向全球蔓延的趋势。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上升到了22.57万亿美元,已经处于失控之中,这个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2018全年的GDP总额。 二是供需矛盾较大。据中国棉花协会物流分会调查数据,7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总量约288.81万吨,较上月减少45.11万吨,但较2017、2018年度同期增长超100万吨。从近日一些机构分析来看,2018/19年度国内棉花消费较上年度下降或超过100万吨。
下游坯布市场似乎也有所好转。之前市场都说打的不是“样”,是“寂寞”。今年6、7月,市场行情淡出新的高度也让贸易商特别焦虑,不止是面料贸易商,服装贸易商也亦如此。用一位盛泽贸易商的话来说,近期打了超过200个样,可是没有接到1个实单。但最近这个僵局似乎开始被打破。绍兴一贸易商上周还在抱怨订单与往年不能比,本周就表示8月的接单量已经跟7月整个月的数量差不多了。大部分企业也表示近期厂里产销能够做平,但是能否在接下来的日子顺利去库存还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随着传统旺季来临,下游刚需逐渐释放,至少目前市场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2019年的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下坡道,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大,各行各业都逃不开这个新的经济周期,纺织行业也不例外。但所谓“危机”,有“危”也有“机”,关键看企业是否能顺应潮流,抓住机遇。淡季就是一把刷子,将那些在旺季忙着“数钱”而懈怠的企业踢出局,将一个完整的蛋糕留给那些常怀忧患意识、勇于创新突破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