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准确、更高效的了解企业的心声,日前,在2019中国棉纺织大会暨第五届五次理事扩大会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与350余名参会代表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据对话”,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现状、政策诉求以及发展问题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现场调查,以即时数据的方式呈现了行业关心的问题和发展中的症结。参与现场作答的代表大致分为3类,纺织企业占58%,纺机企业占12%,其他如贸易型企业、相关单位、高校等占30%。
通过这场对话,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了在国内外宏观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棉纺织行业的应对措施,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制造的提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经营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85.4%的企业的开工率同比下降,85%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1.6%的企业利润下降。库存方面,有62.8%的企业原料库存同比下降,22.7%的企业原料库存持平;70.3%的企业产品库存同比上升,19.4%的企业产品库存持平。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表示,由于企业经营要考虑持续发展、资金流转、分摊成本等因素,尽管在下游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仍需要继续生产,这是企业经营状况低于上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品竞争力提升
在进口纱的问题上,56.7%的企业认为进口纱对国产纱有较大冲击,43.3%的企业则认为冲击不大。在2018年前的3年间,因价格低,进口纱对内地纱形成较大的冲击,随着价格差距的缩小以及国产纱竞争力的提升,进口纱对行业的不利影响已逐步下降。在新疆纱的问题上,66.2%的企业认为新疆纱短期内会对内地有影响,22.3%的企业认为长期没有影响,朱北娜指出,新疆棉纺产业的发展较大因素取决于新疆政策的走向。
差别化纱线销售好
针对今年哪类纱线产品销售状况较优的问题上,47.1%的企业认为差别化纱线销售状况相对较好。据朱北娜介绍,全国目前大约年产200万吨差别化纱线,占全国纱产量的10%~12%,而这类差别化纱线大部分使用了非棉纤维原料,可见非棉纤维的潜在优势。另外有29.7%的企业认为高品质纱线销售较好,有23.2%的企业认为中低档纱线的销售较好。上述结果取决于企业是否有稳定的目标市场。参与作答的企业中,76.9%的企业应用了非棉纤维,59.4%的企业认为粘胶纤维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52.1%的企业不断提升非棉纤维的应用比例,34.5%计划提高非棉纤维比例。在非棉纤维产品应用方面,51.2%的企业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产品市场开发,36.8%的企业认为最难的是产品开发。
中美贸易问题影响全球
关于中美贸易问题,72.5%的企业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缓解,23.2%的企业认为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见多数纺织企业看待中美贸易仍持着悲观的情绪。79.5%的企业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在这样的背景下,有47.9%的企业认为中国棉纺织产能“一带一路”布局将加速,34.5%的企业认为会放缓。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霞表示,纺织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第一,积极开拓多元的出口市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及发展中市场目前尚不是最终消费市场,要以发展纺织初级产品作为布局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关键,同时也要积极与海外企业和境外投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第二,充分挖掘内需市场空间。第三,合理开展境外投资布局。东南亚国家具有要素成本方面的优势,当地投资优惠政策力度大,但电力和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需要谨慎。
期待棉花政策继续优化
针对当前棉花政策是否符合市场化规律的问题,78.4%的企业认为不符合市场化规律。对此,朱北娜认为,近几年棉花调控政策一直在推进中,但仍存在优化空间。当前,行业十分关心储备棉轮入的问题,81.4%的企业认为2019年应该轮入,57%的企业认为储备棉保有量应该在200万吨。如果要轮入,42.7%的企业希望轮入国产棉,39%的企业希望可以同时轮入国产棉和进口棉。轮入哪种棉花,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轮入的时机和角度各不相同。与美棉、巴西棉、印度棉等外棉相比,73.7%的企业认为,新疆棉更具有优势,可见纺织企业寄予国产棉较大希望。围绕新疆目标价格改革问题上,49.4%的企业希望政策能够维持稳定,46.8%的企业希望政策能向优质优补的方向改革。
企业追求转型升级
调查显示,纺织企业迫切希望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各不相同,有64.7%的企业认为是缺少人才和技术,33.3%的企业是缺乏资金。对于产业的技术进步,夜班无人值守是行业内希望能够尽快实现的技术突破,有42.7%的企业认为夜班无人值守可以在纺织行业推广应用,但近5年内发展将相对缓慢。此外,有95.9%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但也有57.4%的企业认为这种产能过剩有利有弊,部分企业认为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行业也将不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