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ICE美棉期货下跌逾1%,为一个多月来最低水准,主要受中美贸易协议疑虑打压所致。ICE主力3月棉花合约收盘下跌1.07美分,跌幅1.6%,结算价报64.28美分/磅,创逾一个月来最大百分比跌幅。今日,郑棉主力CF2001合约开盘持续下挫,低点触及12580元/吨,空头增仓明显。业者猜测,近日内外棉期货走低,或是因中美贸易谈判再次遇到屏障,有相关外媒消息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或延后至明年完成。
期棉价格再度回落,给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棉花加工的轧花企业带来更为直接的打击。本年度籽棉价格低开高走,企业加工成本也不断提高,但大多数新加工皮棉仍在加工的路上,或还在专业仓储库。随着籽棉交售进入尾声,轧花厂加工成本已经固化,期货价格下跌,皮棉市场价格将紧跟下行,无疑将加重企业压力。
根据主产地新疆轧花厂的反馈,今年企业加工成本差异较大,总体看,早开秤企业前期加工成本相对较大,北疆机采棉前期加工成本平均在11200-11500元/吨,后期加工成本则上升至12800-13200元/吨,南疆手摘棉集中上市后价格波动不大,平均加工成本12600-13500元/吨,因部分企业属于承包类型,均摊资金成本不一,加工成本也有所差异。但大多数企业表示,当前下游需求不旺,新棉现货难销,期货价格贴水现货,对后市担忧难以消除。
除了单纯价格因素外,今年疆内新加工皮棉质量普遍不及去年现象较多,也给棉花销售带来困难。北疆奎屯、精河等地区企业反馈,今年双29以上资源占比明显减少,或是受棉花生长初期低温,而夏季温度又过高影响。南疆除巴州地区外,阿克苏地区及喀什部分反馈的情况不甚乐观,除了长度、强力普遍不及去年,而且马值偏高,严重影响皮棉指标。某喀什岳普湖地区企业负责人介绍,往年长度29mm占比较大,但今年基本都是28mm的资源,不管是后期入储还是卖现货,将有大幅的质量贴水,收益肯定会下降。0
截止11月20日,全国累计加工新棉288万吨,检验233万吨,新棉供应压力或逐渐体现。中美贸易进展仍为影响当前棉市走向的主导因素,在下游棉花消化有限,而部分新棉质量出现下降情况下,轧花厂如何抵御风险,安全度过市场波澜成为关键。后市,棉花生产企业锁定适当收益,不盲目追高,及时选择入储、售卖现货、点价、或套保等多种方式回笼资金或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