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纺织网12月13日消息(记者 martin 报道):今天(12月13日)晚间,南极电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极电商”)发布公告称,为了优化公司的业务布局,南极电商拟与线下零售项目核心团队的持股平台上海朝霖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合伙企业”)及关联自然人张玉祥、张芸共同投资设立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目标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40%;合伙企业出资3000万元,占注册资本30%;张玉祥先生出资2000万元,占注册资本20%;张芸女士出资1000万元,占注册资本10%。
南极电商此次投资设立公司名称为“上海优嘉优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涉及商业贸易、商品零售、品牌经营与管理、企业形象策划、展览展示服务、商务咨询等。
南极电商表示,“上海优嘉优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与优质供应链合作、以线下零售卖场的商品销售收入差价及消费者端会员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不承担库存风险。目标公司以上市公司授权的品牌进行业务运营。而“上海优嘉优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后,在保持南极电商对目标公司持续实际控制的前提下,拟引进外部投资人,一方面为目标公司带来资金、产业资源、管理资源,另一方面,能够与南极电商分担业务初创期的大额投入与可能的风险,保护广大股东利益。引进外部投资人时目标公司的创始股东的持股比例将同比例稀释。
南极电商认为,此次交易将有利于公司布局线下渠道、塑造多元化的流量渠道、销售渠道,有助于增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短期来看业务初创期的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对合并口径的利润率、净利润等指标会有一定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挥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南极电商以电商渠道为主,将所有生产、销售交予供应商、经销商负责,自身主要负责品牌推广、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移动互联网营销等轻资产业务,因而拥有较高的毛利率,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南极电商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毛利率高达93.4%。
观察来看,在供应链端,南极电商通过产业链服务商对接上游供应商及下游经销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赋能,自主研发“南极数云”数据管理工具,实时采集全渠道GMV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市场动态,提升经销商与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长2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36.89%。报告期内,南极电商店铺在各电商平台业绩表现如下:
1、在阿里渠道实现的GMV为111.36亿元,同比增长50.93%,占比66.25%;
2、在京东渠道实现的GMV为26.59亿元,同比增长36.47%,占比15.82%;
3、在主要社交电商渠道实现的GMV为21.53亿元,同比增长131.81%,占比12.81%;
4、在唯品会渠道实现的GMV为7.46亿元,同比增长198.93%,占比4.44%。
此间也有观点认为,南极电商是“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聚合商”:通过品牌授权模式,解决经销商的流量焦虑和供应商的订单焦虑,让零散的产能有共同的品牌,以更高的效率在线上销售,供应商是南极实质上的客户。
观察来看,南极电商的模式诞生于快速发展的电商行业,而不同于小米,网易严选等“品牌商1”的模式,南极是“品牌商2”的模式。核心在于聚集经销商和供应商,共同经营一个品牌,在第三方平台(阿里,京东,拼多多等)销售。南极电商的特点在于去中心化,高效,能够充分享受电商的高增速红利。
国金证券分析师吴劲草表示,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单个商家没有品牌越来越难做的背景下,南极把经销商聚集在一起,非常有效的提升了整个联盟的搜索排名和知名度,并通过整合,品控,反馈,选品等让经销效率更高。对于供应商工厂来说,南极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稳定的订单。
业界需要看到,南极电商的模式,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经销商的流量焦虑,二是供应商的订单焦虑,三是销售的翻单与反馈效率,具体而言:
1、对于经销商来说,流量成本上升,中小卖家寻找合作品牌商诉求强。对于经销商来说,近年来流量成本显著上升,让让中小卖家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而自己做一个品牌,投入巨大,且难以见到规模效应。根据在一些电商群中的草根调研,中小卖家对于经销商友好的品牌商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强。本身高认知度的品牌+已有的销售规模和店面规模+紧跟行业变化的品牌运营+各个经销商共享的品牌势能,使得南极电商对各类电商平台卖家(经销商)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聚集力。
2、对于工厂(供应商),尤其是中小工厂而言,稳定的订单是其生命线。对于工厂来说,工厂的关键词是是“焦虑”,因为工厂的厂房,人员是有闲置成本的,如果出现断单,或者上下两单产能不匹配,对于本来利润已经较薄工厂来说,无疑是是雪上加霜。而广泛存在的中小工厂,对于稳定持续订单的渴望程度是更高的,他们希望与品牌商能够长期合作,以获取稳定的订单。而因为南极共同体内经销商端大量且快速增长的销售,使得体系内的工厂,有着持续且稳定的订单,南极电商授权工厂生产其品牌的商品,向工厂收取品牌授权费,并使其获得其持续且稳定的订单,和工厂端也形成了稳定长久互利的合作关系。
3、去中心化快速反馈的体系,减小了体系内的存货风险,并使得其产品更快速的翻单反映以符合市场需求。传统的中心化品牌运营模式内,品牌商是中心,需要经历OEM&ODM生产,拿货,订货会,经销等环节,还需要在品牌商和经销商处囤货以备经销,在这样的体系下,终端的销售情况反馈回品牌商和制造端,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反馈效率较低,存货的风险也相对大。而南极共同体的体系内,供应商和经销商是直接联系的,那么,终端的销售情况,7-15天就可以反馈回工厂&供应商,以决策进行翻单或者改变样式,或者减产,快速的反馈,使得其产品可以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也使得体系内的存货风险减小。
吴劲草介绍,南极电商的品牌授权业务,在整体去中心化的高效的体系中运转,在GMV迅速增长的同时,南极电商的主业收入也自然而然的的快速增长。剔除时间互联后,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强劲,201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剔除时间互联)同比增长39%,南极电商原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样剔除时间互联)7.6亿,同比增长50%。南极电商在共同体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收获了靓丽的财务业绩,营收利润均快速成长。
此外,从供应链整合模式来看,吴劲草认为,工厂其实是南极电商的客户,南极电商通过其联盟虹吸流量,在终端创造大量动销,给工厂提供稳定持续的订单,整合上游零散产能。和南极电商合作的工厂大部分是具有订单焦虑的中型和中小型工厂,南极参与品控和设计,但总体程度不深,也是ODM模式。对工厂规模要求中,南极电商在体系内话语权强,动销反馈速度较快。这一部分客户实质上是南极电商帮助他们解决订单焦虑,持续出货,南极电商整合的是较为零散的供应商,对这些供应商来说,南极电商的议价能力话语权很强,这个角色是不同的。
与此同时,南极电商缔造的是一个去中心化联盟,其模式是最轻的,没有存货风险,这对于消费品企品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而其反馈效率高,动销调整效率也较高。
在吴劲草看来。南极电商依靠流量收割,对白牌市场的其他品牌实现了降维打击,很好的享受了目前流量格局的势能红利。GMV规模和管理运营壁垒,未来2-3年发展确定性较强,但若2-3年后,白牌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红利有所减弱。那么南极电商的是否搭建品牌溢价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公司2018年已经开始加强整体品牌建设,公司的广告营销投入主要不是阿里等搜索流量的买入(这是经销商的工作),而是在品牌调性和整体形象的投入,如户外广告和节目广告,包括线下店的建设,也是希望于提升整体调性,未来南极电商是否能够成功提高品牌调性,建立品牌溢价,值得关注。(第一纺织网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