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保面包“霸主”——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桃李面包”)近日披露了2019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6.44亿元,上年同期为48.33亿元,同比增长16.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亿元,上年同期为6.42亿元,同比增长6.37%,营收、净利增速均降至三年来最低。
根据桃李面包公告的业绩快报,对应2019年四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6.3%,环比略有加速,中金公司分析师吕若晨认为,这和春节提前利好4Q19销售、短保面包市场营销力度整体较大有关。预计2019年新市场华东和华南有望实现约30%的快速增长,大本营东北市场则维持双位数稳定增长。
展望2020年,吕若晨预计产品结构将往年轻化、休闲化、升级化发展,同时武汉、山东、江苏新工厂将有序进入投产阶段,新渠道方面,桃李面包已进入阿里旗下新零售平台“淘鲜达”,有望给公司带来增量收入,预计2020年总营收保持较快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桃李自1997年成立,经营面包行业二十多年。公司前身为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1997年1月23日成立,并逐步自大本营辽宁向全国扩张。桃李主营面包、月饼、粽子等烘焙食品,其中面包为主要产品。目前公司桃李品牌面包已经有3大系列30余个品种,包含软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产品线齐全,覆盖面包行业多种品类。桃李采用中央+批发模式,产品定位为高性价比的面包产品,目前销售额已远超过其他短保企业如宾堡、曼可顿,为中国短保面包行业领先者。
桃李面包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05亿元、40.80亿元、48.33亿元、56.44亿元;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亿元、5.13亿元、6.42亿元、6.83亿元。
广发证券研究员王永锋表示,桃李面包采用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目前在全国拥有17家工厂,公司根据终端需求信息进行生产,通过直营和经销模式配送至全国终端网点。公司积极开拓终端网点,覆盖终端零售网点数量从2013年的5万多个提升至2018年的22万多个,13-18年复合增速34%左右。公司能够实现如此高速的终端网点扩张,高效物流配送系统以及强大的渠道销售能力是重要的保障。
此外,我国短保面包行业天然壁垒高,参与玩家较少,根据《宾堡面包市场营销分析》使用的宇博智业数据测算,2018年我国短保面包行业CR3为43%,其中龙头桃李面包市占率36.9%,远超行业第二三名曼可顿(3.4%)、宾堡(2.7%)市占率。宾堡和曼可顿均是外资企业,由于在国内渠道管理能力较弱,盈利能力远弱于达利,18年6月宾堡收购曼可顿,规模达10亿左右,和桃李差距依然较大。2018年10月长保面包龙头达利开始进入短保面包行业,凭借产能和渠道优势布局全国,有望抢占部分增量市场,但预计难以动摇桃李垄断格局。桃李通过产能扩张实现全国化扩张,持续巩固龙头地位,市占率从12年的31.8%提升至18年的36.9%。短保面包行业是高壁垒的行业,目前竞争格局已经趋于稳定,龙头桃李寡头地位稳固。
在王永锋看来,由于行业易亏损、缺乏优秀经销商,短保面包是高壁垒的行业。短保面包行业是一个很难做的生意,也是天然的门槛,这是因为:一是短保面包行业销售终端数远高于休闲卤制品企业,产品容易过期而导致返货,返货对厂商意味着亏损,短保面包行业厂家和经销商利润空间均较薄;二是短保面包主要用于早餐消费,因此产品主要在晚上或凌晨配送,配送频率基本是日配或隔日配送;业务员还需要频繁进行终端的拜访,经销商和业务员工作非常辛苦;三是由于行业易亏损、经营辛苦,对经销商吸引力有限,此外桃李、宾堡、曼可顿等短保面包企业都是以直营运作为主,导致行业内缺乏具备专业运作能力的经销商,外来企业难以找到优秀经销商。
财报也显示,截至2018年,桃李面包的主要利润仍来源于东北、华北、西南等成熟区域。沈阳市是桃李最为成熟的市场,2018年沈阳收入约6亿元,城镇人口831万人,人均消费量在72元左右,此外,其他各区域盈利情况根据各子公司净利润加总计算(未考虑分部间抵消),东北是公司最成熟市场,净利率达13.5%,华北净利率也有11.3%;华东、华南地区由于建设时间较短,产能利用率还较低,华东的市场进入费用较高,华中产能仍在建设中,产品需要从其他区域调配,影响到其市场开拓,整体盈利较低甚至尚未盈利。
前述中金公司分析师吕若晨也坦言,剔除政府补助减少和可转债利息支出提高等因素,桃李面包持续加大华东、华南新市场的市场投放力度,故销售费用率料将维持较高水平,利润端承压。综合考虑公司自身聚焦新市场的战略投入和市场竞争有加剧迹象,预计桃李面包2020年销售费用率仍将居于较高水平,但同时亦将促进收入端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期待后续成效逐步显现,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第一纺织网-俊马财经圈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