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难、用工难”,这是多位中小企业主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及的两大难题。但是,面对“两难”,企业主们表示会积极开展自救,争取将损失降到最小,也盼望政策支持,比如减税、减租金。
开工难和用工难
“原本我们是定在正月初十开工生产,但现在看来至少还要等二十来天才能正常上班,积压的订单肯定无法完成。国内订单客户都能理解,国外的订单如果不按时完成,要么面临违约,要么就是退单,影响挺大。”来自浙江温州瑞安的一家汽车配件生产厂负责人岳先生(化名)表示。
他进一步介绍,由于工人基本上都是外地的,春节前都回去了,现在不能开工的话,经调查发现很多都不愿意回来了,这会导致用工难。而且,就算是回来了,工人的工资成本肯定会上涨很多。
像岳先生遇到的开工难和用工难的情况,多位中小企业主都有提及。
来自浙江台州市的倪先生,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开了一家童装加工厂。
谈及疫情对工厂带来的影响,倪先生坦言“非常大”。他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延时开工对于很讲究季节性的服装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春季是服装最佳的销售时期,按往年的情况来看一般正月初十就开始了,这段时间不管是对服装厂还是各级代理商而言,都是备货的黄金时期。
“今年不管是生产、物流还是销售,全部停止了,对行业的影响很大。”倪先生说,同时对于年前备货的服装厂也造成了巨大的库存压力。
来自浙江温州乐清的陈先生,在杭州下沙的一个市场售卖电气元器件。2月4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他还在家里等待市场开门营业的通知。“市场暂定2月17日开门,按目前的形势估计还得往后推,毕竟,我们是一个大市场,人员密集且复杂。”陈先生说。
他进一步介绍,自己的客户都是一些生产型的企业,过完春节回来后采购量都比较大,往年这个时候都是一年中最忙的,月销售额基本上都能翻番。但现在受疫情影响,只能安心待在家里。
“自救”和求救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怎么办?做好“自救”至关重要。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五方面“自救”措施:第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准备必要的防控物资之后,尽快启动安排复工工作,并做好日常的消毒和排查工作。
第二,合理安排员工的返岗、临时轮岗,除必要的生产人员外,尽量安排线上办公,减少员工聚集和交叉接触。同时做好线上日常考勤、建立责任人制度、细化绩效考核目标,保证非现场办公的效率和现场生产的安全。
第三,做好现金流管理,适当减少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对于现金流的占用,提升资金周转效率。第四,加强与企业下游客户的沟通,做好客户的维护工作,合理安排复产进度。第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困难,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和临时救助政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中小企业“自救”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根据本地疫情发展状况,在遵守政府规定、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企业可灵活安排复工时间及工作方式,力争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考虑到疫情过程中企业流动资金通常比较紧张,工资支付方面可与职工协商一致,选择适当时间发放;对疫情可能导致的金融及商业违约问题,企业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并与商业伙伴加强磋商,必要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适当利用“不可抗力条款”和“公平原则”,免除自身责任。
面对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主亦有所期盼。倪先生表示,目前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就是能降租减租,减轻生产成本压力。“因为生产延时,如果按正常交纳厂房租金,对于中小服装厂来说压力非常大。”
倪先生同时表示,希望银行可以给中小企业降低贷款利息,以求渡过这段困难时期。
陈先生希望政府能在税收方面有所减免。“是不是可以参考2003年‘非典’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租金上有所减免也是企业的期盼,“听说市场方面会减免一个月的租金,但目前还没接到通知,具体要等疫情过去后,回到杭州之后才能确定是否属实。”陈先生表示。
岳先生表示,在停工期间工厂的正常费用还是会继续产生,希望政府能减租减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比如无利息银行贷款,以支持企业生产;在用工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确保技术人才和普通工人的引入;多一些科技创新和技术的补助,减少中小企业的负担,以尽快恢复生产。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部门已经关注到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并采取了相关举措。2月1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随后,包括苏州、北京、上海、青岛等在内的多地也推出了相关举措,以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业界普遍认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接下去更多稳经济、稳预期的积极政策有望出台。
“抗击疫情,战胜疫情,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期盼的事情,我们自己的利益得失,在国家大义面前,不值得一提。”倪先生说。
岳先生祈祷“疫情快点结束,一切能尽快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