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纺织网2月24日消息(记者 martin 报道):疫情爆发以来,口罩及生产设备一时脱销,需求量和供应量形成巨大缺口,口罩概念股顺势大涨,作为专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业科技”)也借着口罩股的热潮,实现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
第一纺织网记者获悉,正业科技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和工业互联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制造。医疗行业是公司业务的重要支柱之一,产品中包含口罩,手套等病毒防护用品,同时还有口罩生产机器,并为3M等厂商供货,2018年正业科技向3M公司销售口罩生产设备的相关收入为843.19万元,占公司收入的比例为1.93%。
正业科技近日透露,2月14日,公司表示,公司为下游客户提供的口罩生产设备,正常情况下首条线的定制生产周期需要2至3个月,复制线的生产周期则相对较短。
正业科技介绍,根据目前接单情况,客户需求反馈踊跃,从2月10号开始正式接单至2月13日,公司口罩生产设备业务累计在手订单45台(已付定金或已签合同),合计合同金额1560.5万元,已到账设备定金821.77万元;另有意向性订单161台在洽谈中。随着业务进一步推进,预计订单将继续增加。
不过在民生证券分析师刘振宇看来,我国口罩总体产能在2000万只/天附近,占全球一半以上;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医用的N95的产能大约是60万。产业链技术壁垒不高、下游客户需求单一且专业度高,导致市场格局十分分散,且利润微薄。假定一整套全自动口罩设备30-35万,每台设备每分钟可以生产100个口罩,24小时不停工每天的产能就是14.4万个口罩。投产后按均价1元的售卖价格出售,假设毛利率为20%,一天的毛利为3万元,达产后投资回收期极短。
第一纺织网记者此间获悉,正业科技研制的三款口罩生产线,可实现口罩的全自动生产。如高速平面耳带式口罩生产线(一出二),其功能主要包含:卷料上料、折叠压合、鼻梁筋上料、口罩自动成形、口罩自动裁断、口罩本体翻面、耳带上料及焊接、成品下料等工艺。口罩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为全自动化,每分钟可生产90-110只。生产的口罩佩戴舒适,与人体面部契合度高,无压迫感,口罩过滤效果良好,可应用于医疗、矿业、建筑等行业。
据悉,正业科技决策层于2月2日向技术负责部门提出加急研发全自动口罩生产设备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命令,并要求市场和采购部门开展市场和物料调研,当日,技术部门组织核心骨干力量分工查询专业技术文件、收集设备各项信息。2月3日,技术部门召开电话会议,得出初步结论:技术条件具备,可以生产。公司立即组织核心技术人员加急分工开展图纸设计工作,安排采购部门联系设备物料供应商。2月8日,公司技术部门完成产品整体设计工作,采购部门询问到多家协力厂家及配套物料厂商,生产部门同步准备组织生产,调动安装调试人员加急投入到设备组装和调试工作。2月8日,由市场中心发布微信推文开展市场宣传。2月10日,公司初步确定未来2个月的生产计划,并正式开始接单。2月11日试制三种机型的样机(全自动平面耳带式口罩生产线(一出一)、高速平面耳带式口罩生产线(一拖二)、耳带式N95口罩全自动生产线)。根据进度安排,2月17日前完成设备样机各项组装和调试工作,再根据设备试运行情况,逐步安排设备出货交付。
全自动平面耳带式口罩生产线(一出一)
高速平面耳带式口罩生产线 (一出二)
耳带式N95口罩全自动机
公开资料显示,正业科技成立于1997年,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仪器设备及高端电子材料的科技公司。公司于2014年12月31日于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陆续实现UV激光切割机(2011年)、自动化X光检查机(2012年)、半固化片自动裁切机(2013年)、自动化贴补强机(2013年)、UV激光打孔机(2014年)等一批大型自动化检测设备的规模产业化。部分设备自研发立项至规模产业化历时3-4年,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实现了进口替代,受到下游TDK、鸿海精密、比亚迪、嘉联益等行业知名客户的认可。
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正业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9.1亿,同比下降14.6%;实现归母净利润5319.3万,同比下降67.6%;每股收益为0.13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4.3%,同比降低6.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同比降低9.5个百分点。
1月16日晚间,正业科技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5亿元-8亿元。亏损原因主要为:
1、2019年度,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设备制造业市场需求低迷,公司下游客户的设备投资滞缓、订单延期交付,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部分业务营收未达预期,毛利率同比下降;且本报告期公司财务费用、人工成本、股权激励摊销等费用增加,导致公司整体利润率下滑。
2、公司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围绕打造智能制造龙头企业进行了一系列产业并购,通过并购在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但收购也形成了巨额商誉。因LED、焊接等行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部分客户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部分并购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未达预期。
3、公司判断因收购资产产生的有关商誉存在减值迹象。公司预计计提减值准备金额约为:商誉减值预计58000-60000万元,应收款项减值准备预计5000-70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预计7000-8000万元。(第一纺织网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