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聚酯行业多家上市公司中,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龙杰”)可谓是个独特存在。它的起步并不算早,规模也不算大,但是上市速度快,赢利能力较强。
相比其他熔体直纺“大块头”企业年产数百万吨的规模和体量,苏州龙杰却“剑走偏锋”,走出了一条“专精特强”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也成为资本市场上广受关注的潜力股和我国聚酯涤纶行业的“后起之秀”。
一路走来,在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苏州龙杰把握住了哪些关键点?逐渐形成了怎样的个性化“企业基因”?近几年,其专、精、特的系列产品有哪些?在市场中反响如何?在熔体直纺占聚酯涤纶行业发展主流的市场中,苏州龙杰坚持深耕切片纺市场的理由何在?尤其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重不利影响,苏州龙杰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其远期发展思路又是什么?日前,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席文杰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独辟蹊径打开一片差别化“蓝海”
走进位于江苏张家港市的苏州龙杰,“创新创造大不同”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自2003年创立伊始,这句话就成为聚酯行业这名后起之秀一以贯之的信条,并一步步内化为一种企业文化。
席文杰解释道,创新意味着打破常规,敢于否定自我。创造就是要立足于生产要素上做文章,包括原材料改性、设备改进等。所谓“专精特强”,是指专业性强、高档次精品、产品有特色、竞争力强。
“我们就是要干别人没干过的。只有在创新思想的引领下,公司才能创造出不同的产品,构建出不同的产品结构。2003年公司刚成立时,国内市场上常规涤纶长丝产品的竞争就已经非常激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们确定了‘高技术剑走偏锋、差别化独辟蹊径’的战略方针,果断放弃常规产品的‘红海’,选择了差别化生产的‘蓝海’,初步确立了差别化经营理念,决定走错位发展之路。”席文杰说。
苏州龙杰的产品包括差别化涤纶长丝、PTT纤维等,涵盖FDY、DTY、POY品类,有上百个品种和规格。十几年来,公司一直坚持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工艺改性并举,通过技术改造、在线添加、功能复合等方式,赋予涤纶产品特定性能,实现产品的持续创新,有效满足市场对纺织面料在舒适、观感、功能等方面的个性化要求。其系列差别化产品市场认可度高,获得的国家专利有70多项。
“仿棉、仿麻、仿丝、仿毛、仿皮”的“五仿”纤维,细旦吸湿性PTT纤维、全消光超细PTT纤维等高新技术产品,低碱量海岛纤维,弹性纤维和新型超/极细纤维等功能性纤维,以及利用生物基原料或循环再利用原料生产的环保型绿色纤维等,都是苏州龙杰差异化产品的代表。尤其是,仿麂皮纤维系列、仿皮草纤维系列、PTT纤维系列是其核心特色产品。
据介绍,用苏州龙杰的仿羊毛/仿兔毛纤维织成的面料,在视觉、触感、风格等方面与皮草十分接近,效果逼真,对腈纶纤维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其低碱量海岛纤维能节约原材料水溶性切片的耗用量,并减少后道处理过程中的污水排放,更加绿色环保。其PTT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回弹性、较低的模量及低温染色性等特点,且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这些特色产品都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席文杰介绍:“我们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已有产品的性能,改进生产工艺,并结合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持续开发新产品。我们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了仿羊毛、仿兔毛等高/超仿真动物皮毛涤纶纤维、低碱量仿麂皮纤维等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仿麂皮纤维、仿皮草纤维及PTT纤维等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具备较强竞争优势。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就是在不断否定自我、推陈出新中干出来的。”
“剑走偏锋”深耕切片纺细分市场
规模化、效率高、技术水平强的熔体直纺装置近15年来逐渐成为大型聚酯龙头企业的“标配”。装置技术快速提升促进了这类企业的年产能规模不断扩张,有的已达到数百万吨,有的甚至直奔上千万吨的目标,他们在聚酯市场中形成了很强的“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优势。
但是,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却又百花齐放的聚酯市场中赢得优势,“打法”从来不只有一种。即便是部分“大块头”企业,也深知切片纺工艺的独特魅力,在熔体直纺装置之外,还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切片纺工艺。而苏州龙杰所选择的战略,是聚焦并深耕切片纺市场,不断挖掘该工艺的市场潜力,力求在该领域做到极致。
席文杰认准切片纺工艺自有其坚定理由。“切片纺生产工艺具有生产转换方便、转换性价比高、产品开发便捷、生产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等特点,尤其是在开发和生产纤维结构、功能较复杂的产品时具有较强优势,比如超仿真纤维、多组分复合纤维等。相比熔体直纺,采用切片纺工艺生产涤纶长丝的企业,产能、产量和规模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产品特色较明显,产品附加值较高。”席文杰说。
专业是成就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基于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优势,多年来,苏州龙杰专注于差别化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并引导面料和服装、家纺等终端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近几年,在相关动物保护组织的推动下,不少国内外服装品牌开始主张“杜绝使用动物皮毛”,从而使仿毛纤维的市场快速升温。苏州龙杰紧紧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大显身手。2015年~2018年,仿皮草纤维占其总营收的比重分别约为27.77%、31.22%、37.25%和31%。
“对于仿毛类产品,不同客户之间的需求千差万别,而且,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皮毛也是性能各异。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皮毛的不同特性,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模拟开发,再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新产品开发成功后,基于公司的产量基础,我们再进行专属量身定制,并给予客户半年到一年不等的保护期。这就是‘个性化定制,差别化生产’和‘合作开发,共享红利’的发展策略。这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席文杰解释道。
系列差别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一步步驱动着苏州龙杰步入快速发展的争夺市场阶段。尤其是近些年,公司陆续引进多条日本TMT高速纺丝生产线和数十条德国巴马格加弹机生产线,规模逐步从原来的拥有员工500多人、年销售收入3亿元,快速发展成为拥有员工1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十几亿元的规模型企业,形成了年产15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的产能。2017年~2019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5.24亿元、17.43亿元、16.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1.54亿元、1.68亿元。
“为做大做强企业,我们不惜投入巨资,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差别化纤维产品,以中高端产品作为企业研发的方向,不断抢占市场制高点。我们深耕专业领域,并坚信只有在细分市场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顺应市场的创新产品,才能真正形成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席文杰说。
“资本加持”大步快跑开拓新天地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从来都是如影随形、水乳交融。2019年1月17日这天,席文杰脖子上搭着一条喜庆的红围巾,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十几年创业征程中的一个高光时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锣。随着603332的股票代码出现在大屏幕上,苏州龙杰成功在A股挂牌上市。这是苏州龙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为其进一步开疆拓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通过上市,苏州龙杰公开发行股票2973.5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19.44元,募集资金总额为5.78亿元,发行后总股本为11893.80万股,募投资金投向两个重点项目。
其中,“绿色复合纤维新材料生产项目”将新建7万平方米的厂房,引进高效进口卷绕机组、纺丝机、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等先进技术装备,形成年产2.5万吨新型生物基聚酯PTT记忆纤维,以及年产2.5万吨弹性复合纤维的产能。该项目投产后,苏州龙杰的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品结构将更优化,效益也将得到提升。“高性能特种纤维研发中心项目”将利用现有厂房,引进进口多功能卷绕机、纺丝机,以及先进的纤维测试仪器,用于开发国内领先的新型多功能纤维新产品。该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苏州龙杰的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其研发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这两个项目的备案、环评审批、能评审批等工作均已完成,主要生产及辅助设备也已完成预订。
不过,一个现实情况是,今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行各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都大大增加,苏州龙杰两个新项目的推进也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虽然今年春节期间苏州龙杰部分生产线保持连续生产,但受国内疫情影响,企业节后也面临着全面复工复产日期延迟、复工人员短缺、交通物流不畅、原材料供应不足、发货困难等共性难题。
对于此,席文杰清醒地认识到,疫情之下大家固然是同此凉热,企业的确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去消化疫情带来的系列不利影响,但在企业追求做大做强这条长久的“跑道上”,疫情的影响终归只在一时,而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力求发展才是始终不变的硬道理。
在此思想指导下,疫情期间,苏州龙杰以部分装置停车为契机,对车间的生产和辅助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智能化升级改造,引进了全自动油剂调配系统、全自动卷曲收缩率测试仪、全自动包装码垛流水线等先进智能装备,以此提高生产检测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进一步减轻企业用工需求压力。同时,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苏州龙杰还组织相关部门对生产车间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安全大排查,并对所有关停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今年以来,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实行了对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和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平稳有序地恢复生产。下半年,我们会加快新项目施工进度,尽量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给抢回来。”席文杰说。
对于远期发展,席文杰也有清晰规划。未来3年,苏州龙杰将利用已建成的江苏省高技术差别化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不断将研究成果产业化;将以现有产品为基础,通过对仿麂皮、仿皮草、PTT等纤维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升级和新产品研制,进一步优化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结构,实现“做大PTT、做强仿皮草、做精仿麂皮”的目标。同时,公司将进一步丰富循环再利用纤维、生物基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的产品结构,提高该类产品的占比,不断推进绿色发展。
“从中长期看,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功能性、高附加值纤维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尤其是,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变化又能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融的环保类产品,将是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席文杰指出,“对于未来,我们相信自己脚下有黄金,不盲从,不跟从。当然,我们既满怀信心,也会时刻保持着未雨绸缪的危机感。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将持续致力于推进新型纤维向生态环保化、功能多元化、性能增强化方向发展。我们相信,切片纺工艺和差别化产品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