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以为2019年就是寒冬,谁知2020年竟然是“冰川时代”。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部分数据明显开始向好,但关于纺织服装行业的数据却不容乐观。上半年,我国面料产量出现明显下降,同比降幅达到了25.9%,甚至有个别月份的降幅达到了36%;更令人备感压力的是,同期,全国纺织成品库存并没有因为产量的减少而减少,而是出现了同比10%以上增长,甚至一度达到17.2%。
2020年对面料企业而言十分不寻常。难,是普遍的感受;迎难而上,是共同的选择。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成为很多面料企业的真实写照。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危中寻机,交出了亮眼的半年“成绩单”。
”
宁纺印染:调整产品结构 技术管理升级
日前,河北宁纺集团各分公司上半年经营数据出炉,其中,印染分公司实现利税1251万元,同比增长45.8%。面对疫情冲击、市场下行的压力,这份成绩从何而来?
“一是着眼于外部调整产品结构,抢抓订单;二是着眼于内部细化管理,升级技术。”宁纺集团工会主席、印染分公司分管负责人刘敬通说。
在印染分公司成装车间,一片“医护绿”分外抢眼。“这是我们去年开发成功的医护面料,因抗疫急需,印染分公司今年2月4日就开始复工了。作为全国性疫情保障重点企业,上半年公司生产了医护面料516.7万米,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很好。”刘敬通说。
上半年,宁纺集团印染分公司以市场需求和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在“中薄+弹力+功能”上面下功夫,发展了工装、医护、军装等中薄面料方面的客户,保证了“有米下锅”。
据介绍,业务部在年初积极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将年度接单目标分解到人、分解到月,并制定了针对业务员和业务经理的奖惩细则,激发了业务员接单的积极性。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大家就通过手机、电脑千方百计地在线上接单。上半年,虽然经历了外贸“退单潮”、休闲面料订单锐减,但因产品调整及时,激励措施得当,该公司仍取得了接单2059万米、发货1844万米的好成绩,同比分别提高20%和10%。
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赋能。上半年,宁纺集团印染分公司还完成了投资280万元的印染设备升级工程,新上一台1800型水洗烘干机、一套磨毛打粒单元机、两台轧染还原蒸箱和一台变频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达到了提质、增效、降耗和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据了解,通过持续的管理提升和技术创新,上半年,公司的印染入库一等品率提高了0.7%,同比多产出一等品14万米;万米用气同比下降7.5吨,用水同比下降16.7吨,用电同比下降284度。
刘敬通说,现在,他们正在考察绍兴等地的工装市场,同时,密切跟踪雄安新区产业调整政策,积极承接市场转移。“下半年,市场形势将依然严峻,但通过集团的大力支持和上半年的成功经验,我们一定能打赢‘下半场’,夺取‘双胜利’。”刘敬通信心满满地说。
德州元济:落实环保理念 研发促进销售
“公司上半年对外贸易实现逆势上扬,1~6月,公司创汇2073万美元,同比增长95%,利润同比增长109%。” 德州元济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义表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企业每名员工都很振奋。
年初疫情暴发,全国面临紧急状态,企业复工复产形势严唆,而元济公司新开发外销客户订单交期紧迫。为确保企业及时复产复工并按期交货,元济公司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确保了生产经营安全有序。
“公司于正月初三正式复工,实现了满员达产和订单准时交付,为上半年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奠定了坚实基础,赢得了新老客户的信任,增强了企业和员工的信心。” 刘义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元济纺织顺应国际市场变化,转变发展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以研发带销售、以销售促生产,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新客户,综合效益日益向好。
刘义表示,今年,公司着力推动客户多元化战略,改善客户及产品结构,在深耕老客户的同时,对不同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开发,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着力推进开发可持续、环保概念产品,将原材料由传统的棉花改为棉花+再生棉、可再生降解涤纶等再生材料,走在市场前沿,保持行业内领先;通过积极关注国内外新素材、新材料信息,持续推出特殊素材、新概念、功能性等特色产品,在牛仔布织造中加入竹纤维、汉麻纤维等,体现吸湿排汗等功能,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创新有公司特色的针织贴合产品,扩展产品广度,外销、内销新开发客户多管齐下,从而赢得了美国新订大单,增强了持续发展能力。
刘义介绍,通过不断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企业的经营绩效创下10多年来单月新高。元济公司中国台湾总部对公司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决定对元济公司增加投资600万美元,用于技术改造、扩增设备,预计每年可增加产能1500万码,可增加营业收入2亿元,这将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萨尔马纺织:外贸转向内销 加强客户服务
主要客户大多来自海外的青岛萨尔马纺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上半年平稳渡过危机,实现订单不降反增的局面。
“今年一场疫情直接让大部分外贸订单‘消失’,但同时网购、在线服务等各种新业态释放出的消费需求正在转变为供给侧的创新动能。看到这样的商机,公司便下定决心,全力打开内销市场。”该公司总经理王建月说。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外贸产品转内销并非易事,因为内销市场的‘游戏规则’与外贸市场差别很大。”王建月表示。也正因如此,危机下,一系列新的探索、试水和变革,在这家纺织企业上演。
在产品方面,萨尔马纺织在保证过往生产品质不变的前提下,更换产品形态,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公司一方面减少超细旦尼龙的产能,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内原料大厂紧密合作,从原料入手,开发新产品,着力研发生产超细旦春亚纺、格子春亚纺、高收缩丝、钻石丝、高弹丝等适用于国内防寒服、运动服和户外服的面料。
在销售方面,该公司改变过往外贸订单越大越好的思路,适应国内服装面料贸易“快反”节奏,满足国内客户“少量、多批、物美、价廉”的形态。为此,公司在开年后不久就从津田驹订购一台小样机,加快试单、试样到大批量生产的速度,与国内销售模式“无缝对接”。
在服务方面,该公司不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络,在特殊时期主动为客户提供优质新品,并主动延长品牌客户的回款时间,减少企业内部沟通流程,形成生产、研发和销售三位一体的扁平化管理,能更精准地对接客户、服务客户。
“调整国内外业务比例其实是一个综合因素下的战略抉择。”王建月说道。近年来,国产服装品牌快速崛起,再加上疫情冲击了国外品牌,深挖我国市场成为该公司的必然选择。通过不到半年的时间,萨尔马就克服了外贸转内销的“水土不服”,成功开发了一批国内品牌客户。“第二季度,我们成功打开内贸市场,订单明显恢复,目前订单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邯郸富亿达:降低综合成本 品质高于同类
“公司自今年3月复产以来,订单源源不断。前两天,印度尼西亚客户又增加了13个集装箱的订单,700多万元货款已全部提前到账。”邯郸富亿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忠信介绍,尽管他们的产品每米比同类产品价格高1元,但仍供不应求。
“密码就是高质量。”关忠信的话中透着自信。从百分之三到万分之一,富亿达把磨毛布的疵品率降到了业内最低。“好产品首先得有好原料。我们坚持从国内优质的化纤产品生产企业采购原料,尽管价格略高,但为生产好产品提供了保障。”该公司工程师李红介绍,百分之三是业内普遍接受的磨毛布疵品率,但公司今年将这一数据降至万分之一,大大减少了废布的产生,节约了生产成本。
生产磨毛布采用得是喷水织机,在生产过程中,泥污和水垢是造成白色磨毛布布面污染的主要因素。多年来,业界一直是通过漂白清洗的办法去除污点和水垢。但漂白剂多呈碱性,直接影响后期印染着色效果,技术攻关也收效甚微,这让印染厂家很是无奈。
富亿达却攻克了这个难关。“在布卷外面挂上加装PVC管的布帘,解决布帘与布卷粘连问题,避免了泥点溅到布卷上。”连续几天,关忠信在织布机前观察研究,终于琢磨出了解决污渍问题的办法。
精准控制重量,是富亿达不同于其他生产企业的又一“秘密”。
“国外客户要求坯布单位克重是100克,其他厂家实际生产出来的可能是95克,也可能是105克,这会导致后期印染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影响成品商在市场上的信誉。”关忠信说,公司通过对丝线质量、门幅尺寸等要素精准控制,确保了坯布品质稳定,也让客户后续加工更省心,自然赢得客户信赖。
在产品生产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续环节如不能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便会流入市场。今年3月,富亿达的布匹识别码应运而生,每道工序由谁在什么时间、哪一台设备生产,以及布匹规格、克重等信息全部详细记录在案,大大提升了员工的质量意识,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擦伤、断线、磨损等问题。
疵品率低,减少了原料浪费;设备开机率高,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不经漂白,有利于后期染色……通过多措并举,富亿达的坯布综合成本低于同类产品,品质却高于同类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销售磨毛布760余万米,出口额为320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