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目前时至中伏,高温酷暑天气,让棉花行业再度经历“煎熬”。自6月份以来,纺织企业陆续进入季节性淡季,企业开机负荷不断下调,随着气温陆续攀高,纺织企业面临再度降负荷的压力。
前期市场期待外贸纺织服装出口能有好转,但目前海外疫情仍在持续发展。截至今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达到1800多万人,外贸订单能否如约而至,给市场留下了诸多悬念。江苏、山东等部分纺织企业表示,三季度以来,订单缺失明显,往年开机要比现在高一番,今年订单断档问题严重,是经营多年来从未遇到过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内外疫情还有中美贸易摩擦,出口贸易纺织企业更是步履维艰。尤其从8月份开始,高温天气给部分企业车间生产带来困难,一方面怕湿热天气,产品受潮,影响品质;另一方面,为给工人提供适宜生产环境,降温制冷设备开启增加,电能消耗增加,意味着成本也随之增加。自4、5月后,原料棉花价格有一定上涨,但纱线价格却并没有像样上涨,所以,大部分企业能够不亏损,保障稳定经营已经是幸事。由此,7月中旬开始,纺织企业就陆陆续续开始放高温假,以此作为应对措施。
由于纺织企开机负荷下降,对棉花等原料的采购频率和数量也随之下降,尤其一些中小型规模企业,多数以随产随销为主,基本不做原料库存。7月储备棉轮出后,企业更是降低了高成本原料的采购占比,多是通过高低品级搭配使用,以此达到效益最大化。因此,纺织行业上下游,或仍需要咬紧牙关,度过本年度最后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