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郑棉期货全线下跌,盘中主力CF2101合约最低跌至14035元/吨,跌幅逾2%,创近三周新低。相比上月高点15305元/吨,期货价格已经回落千点以上。
对于近期郑棉大幅下跌的表现,机构分析如下:
一方面由于海外疫情加剧和大选结果短期难以形成定论所引致的宏观面压力,短纤产能扩张、成本下降带来的持续攀高的棉涤价差,以及较高的内外棉价差削弱成本优势进而不利纺织品服装出口,节后企业下游订单骤增一方面是由于前期积累的订单的集中释放;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节日效应提振,国内迎来双十一,国外将迎来感恩节、圣诞节、元旦传统节日,企业担心旺季过后订单难以持续,而近期订单量有所减少也加深了这一预期。在收购过半,棉企有一定原料库存之后,收购迫切性减弱,纺织服装产业链下游高需求降温棉花现货价有所回调,国内籽棉价格近期持续小幅回落,使得棉花价格成本支撑的优势下滑。另外,纱线价格下调幅度大于棉花,使得纺纱利润下降,抑制对棉花的采购需求。
整体来看,国内疫情防控相对较好,宏观面趋势向好,郑棉期价存在成本支撑,但短期宏观面压力较大,化纤价格持续走弱使得其替代性增强。市场对后市谨慎,郑棉期价承压加剧使其跌破近期震荡区间下沿支撑。关注下游的需求情况和预期差对后续期价的影响。
期货下跌的同时,国内棉花现货表现如何?
从涉棉生产商、中间商及下游企业的交售价格来看,现货价格跟随出现下跌,但下跌速度相对缓慢,跌幅也较期货价格小。多数企业报价较昨日下跌100-300元/吨不等。由于期货跌幅较大,点价交易成交情况好于昨日,现货市场则继续保持随用随买,整体市场成交情况好于昨日。在10月中旬,部分3128级新疆棉报价15500元/吨,而近期基本居于14500-14900元/吨区间。因新棉低价出售的数量相对有限,大部分企业定价偏向以成本核算,因此,北疆机采棉多居于14700-14900元/吨。现货升水期货的局面没有发生改变,高成本新棉依旧对市场价格有一定支撑。
从现货采买积极性来看,前期价格上涨,部分企业开启疯狂抢棉模式,但价格回落后,纱厂及贸易商操作心态明显趋于理性。部分纺企则以搭配前期竞拍储备棉和商品棉,多方式调和加工成本,保持稳步生产。其中,山东、江浙部分企业对附近港口仓库的印度棉及陈棉仓单较为热衷,尤其是中大规模企业的订单及库存,既没有像市场传言所说的出的集中大幅增长,也没像部分业者所担忧的出现急速下降。据了解,这主要还归因于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丰富销售渠道,产品种类等,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冲击有了更加完备的应对措施。
由于缺少期现套保机会,相比去年,今年轧花企业及贸易企业新棉销售多以现货方式,由于其缺乏期货做风险对冲,中间贸易商持货数量较往年明显减少,除上年度陈棉库存外,新棉流通滞缓,多集中于生产端。根据目前状况,这种局面或维持一定时间。
相比基本面需求不足担忧而言,近期市场各方目光更多集中于美国大选及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势的预期。因此,11月份棉花市场或面临方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