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与变化,国内服装行业一路跌宕起伏,困难不少,但也不乏亮点。这也让服装人在这一年中体会着各种酸甜苦辣。
国潮汹涌彰显“东方自信”
当一些人还在不断追逐着AJ的时候,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身边的小伙伴却已经突然换装成了李宁。一切来得仿佛都那么突然,却又顺理成章。“国潮”新风尚,不仅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当下追逐的新潮流风向,而且由此带来的国潮风尚更是在今年席卷了整个服装时尚圈。
在李宁的旗舰店内,各种带着国潮元素的服饰、腰包和鞋子悉数陈列,其中不乏走秀款和限量款,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充分诠释了“潮”这个字眼。实际上,李宁凭借此前在纽约时装周上的“吸睛”表现,用复古设计和街头文化元素,奠定了其“国潮化”的改革理念以及“中国李宁”的独立子品牌策略。这个创立近30年的老品牌,靠重新诠释经典得以彻底翻身。
2018年年初,处于低谷期多年的李宁以“黑马”之姿在纽约时装周上强势亮相。如今,随着“中国风+时尚”系列产品的推出,李宁已经成为年轻化和时尚的象征。李宁在“国潮”中的努力成功地扭转了被动局面,不仅实现了公司股价和业绩飙升,还打破了以往其“高性价比、土low”的传统标签,逐渐走向中高端时尚品牌,以至于引发消费者笑谈:“以前没钱买李宁,现在没钱买李宁”。
实际上,借力“国潮”逆势崛起的不仅仅是李宁。
2020年3月,利郎联合《中国日报》推出了高阶联名款;七匹狼相继与猎聘推出“2020年升职加薪罐”系列,与《中国青年报》推出“强国青年”T恤。此外,知名休闲装品牌森马也动作频频:4月,森马服饰联合天猫青年实验室推出上古神话《山海经》国潮合作系列;6月,森马服饰与游戏《明日之后》联名推出系列产品;8月底,森马服饰联名少林寺推出了国潮联名款。
此外,对于近一段时期业绩亏损的美特斯邦威而言,也在发力“国潮”以抓住“风口”。今年,美特斯邦威与京剧演员王珮瑜联合打造2020年美特斯邦威“国粹”京剧系列新品,将白蛇传、武松打虎、空城计、龙凤呈祥等被人熟知的国粹元素融入新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太平鸟陆续推出多款国潮联名款及相关元素产品,譬如太平鸟女装的花木兰合作系列,太平鸟男装发布PEACEBIRD MEN×COCA-COLA 2.0系列,太平鸟旗下女装品牌乐町以“云秀”形式推出的Hello Kitty合作系列等。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潮风口”,太平鸟成为前三季度中为数不多的业绩实现正增长的企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太平鸟营收达55.21亿元,同比增长10.35%;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增长50.04%。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消费主力人群的年轻人,相比过去的消费者有着更多的文化自信。“国潮”的设计,正好契合了这些新生代的精神需求和自我表达。时下的年轻人,生长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和文化软实力腾飞的环境中,不再一味地盲信外国品牌,而是对时尚有着独有的判断力。在他们眼中,本土品牌不代表老套、低质、廉价,而是将中国文化与时尚潮流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有着许多设计的亮点。买“国潮”、用“国潮”、晒“国潮”,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与消费变迁,一批根植中华文化、以中华文化价值为主导的纺织服装品牌,正在向全世界表达中国时尚文化态度和生活主张,逐步构建起来独特的东方时尚文化体系,向年轻的消费群体伸出“橄榄枝”。
电商直播站上风口浪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服装消费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逛街”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工作之余逛商场,演变成了手机不离手的“刷刷刷”,刷抖音、刷快手、看网红直播带货,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下单“买买买”的新消费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极大影响,服装行业同样也没能独善其身。尤其是2020年一季度,几乎所有的服装终端门店都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这让很多服装企业和品牌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这期间,赢家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赢家时尚集团副总裁袁琼谈道,“对赢家时尚集团而言,在疫情期间拉动企业赢得挑战的第一引擎,是电商平台。”
袁琼介绍,一季度,在消费受到抑制的情况下,赢家时尚发力线上渠道,并以“EEKA赢家时尚商城”为抓手,以全渠道变革带来的全域引流,用直播电商的方式突破疫情限制,加速产品转化,最大程度缩小因线下门店关闭或缩短营业时间带来的销售缺口。“赢家时尚集团凭借优异的品牌影响力、良好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扎实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稳健的财务管理能力,在二季度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集团经营业绩迅速反弹,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增长近50%,成为今年业内难得的营收和净利润均维持增长的中高端女装企业。
其实,不仅仅是传统的服装企业和品牌,一直靠“走量”的传统服装专业市场,也搭上了“直播电商”的便车。广州的红棉、白马,武汉的汉正街,杭州的四季青,虎门的富民、大莹,西柳的中国商贸城,这些传统的服装专业市场中的商户,也纷纷利用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个主流电商平台,进行不同主题的直播活动,几乎家家做电商、店店有直播,甚至商户老板自己就做起了直播网红。
不久前,阿里研究院发布的《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报告预计,2020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进入“ 万亿时代 ”,达到10500亿元,相较于2019年增长约240%,渗透率达到8.6%;2021年直播电商规模将扩大至2万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如火如荼的直播大潮背后,林林总总的问题也不时地被曝光,最受关注的就是不久前罗永浩带货羊毛衫“翻车”事件。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直播带货营造的是一种冲动消费的氛围,即便是“头部”主播也有高达30%的退货率,“腰部”主播的退货率甚至高达70%。由于中小商家无法负担“头部”主播的“坑位费”和佣金,不得不选择“腰部”主播。而“腰部”主播的转化率较低,退货率较高,因此导致的“翻车”案例很多。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云”经济、“数字”经济正在渗透我们的生活,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直播电商的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特别是以流量为中心进行变革,不仅可以加速传统企业发展,而且对于传统服装企业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应对全球化竞争方面也至关重要。
快时尚跌落昔日“塔顶”
多年前,以ZARA、H&M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到了时尚消费领域的“塔顶”。以往那些年,快时尚行业曾经是服装消费行业的一块“风水宝地”,其市场规模伴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在业内“独树一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时尚潮流。以ZARA、H&M、优衣库等为代表的知名快时尚品牌,也成为一些服装企业和品牌竞相模仿的对象。
而2020年,Forever 21、New Look、Superdry、Esprit、Earth Music&Ecology等知名品牌先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曾经强大的ZARA,其母公司Inditex也在6月宣布在全球关店1200家。同时,国内品牌同样感受到了洗牌期的阵痛。知名女装品牌拉夏贝尔2019年关店约4400家,今年以来,该公司继续加大关店力度,前9个月共关店3515家,新开店则寥寥无几,现有门店总数已不足2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双11”各大商家生意火爆之际,却有一家品牌显得格外“奇特”。据上海破产法庭公众号信息显示,上海艾格服饰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之所以说这一品牌“奇特”,是因为同样都是在“双11”卖货,别的商家是为了卖出各种爆款产品而激动,上海艾格却是为了破产清算在清仓打折甩卖而伤心。
业内人士表示,艾格在刚刚进入我国市场的时候,备受消费者的欢迎,而且还一度成为当时“白富美”的钟爱。当时,一件艾格的大衣并不便宜,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都有,也因此成为了很多人“消费不起”的品牌。早在2011年的时候,艾格在我国市场的赢利额高达2540万欧元;到了下一年,该公司在我国市场上的门店数量为3460家,而当时其在全球的门店总数也不过4000多家。
然而近几年,品牌同质化的竞争压力,加上电商与新零售模式的冲击,对艾格公司的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艾格作为一个传统的服装品牌,自身缺乏一定的创新,逐渐开始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发展,最终被消费者所“抛弃”。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后疫情时代,被冠以时尚之名的服装,其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零售概念已被淡化。因此,当外部环境骤发突变时,它所受到的市场冲击自然最大。
毫无疑问,快时尚品牌在我国服装消费市场的落没,疫情并非是最直接的推力,而电商才是。伴随着电商在服装领域的一次次低价攻势,ZARA曾经创造的快时尚模式,如今显然已经不能再撬动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之上的“行业杠杆”了。也恰恰因为电商,在这些外资服装品牌都相继没落的同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宁、安踏、太平鸟、森马等国产品牌正在快速崛起,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智能工厂可谓“如虎添翼”
就在前不久,本不在服装制造圈子内的阿里巴巴,正式对外发布了“犀牛智造”,一下子把本就充满各种变数的“服装智能制造”这一热门话题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阿里巴巴的公开资料显示,“犀牛”是一个服装智能工厂,能帮淘宝中小商家以销定产,并做到小批量、快速反应。犀牛工厂将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流程,缩短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相较其他工厂,犀牛工厂能够缩短75%的交货时间,降低30%的库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服装(包括童装、男装、女装、配饰、袜类等)的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行业痛点也很明显,服装行业产品生命周期长,商家由于库存造成的浪费通常占到全年销售额的20%~30%。近年来,高库存危机甚至还引发了拉夏贝尔、Forever21、Gap等快时尚品牌的关店潮。
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化设计系统,犀牛工厂可以实现3D快速仿真测试,为商家提供报价基础,为供应链提供采购依据,为生产提供工艺指导,加速了产品上新和换款;中央仓则犹如餐饮行业的“中央厨房”,可实现智能采购、柔性供给。犀牛智造的每块面料都有ID,可全链路跟踪、自动出入库管理、自动配送和智能化拣选,资源利用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了4倍。
淘宝直播商家“烈儿宝贝”是第一批和犀牛工厂合作的商家之一。“我们采取的是直播预售模式,预售当天生意常常十分火爆,我们忙着加单补货,后续又因消费者等待过久而导致退单、退货,造成了很大的库存积压。”烈儿宝贝产品经理曾扬健告诉记者,和犀牛工厂合作之后,预售周期缩短了60%,无货退款率显著下降。
由此看来,“犀牛”搅动的,不仅仅是服装制造环节,其影响力已经波及了整个服装产业链的各个关键节点。
实际上,“犀牛”并不是服装制造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近年来,酷特智能、大杨集团、赢家集团等传统服装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频频发力,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以酷特智能为例,与阿里的“犀牛”同属工业互联网的酷特智能,其C2M模式的核心在于C和M两端。在C端,通过各类渠道和平台汇集用户的个性化订单数据;在M工厂端,从断料、裁剪、缝制、排产、制造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而这其中的关键链节点,就是酷特智能花费近10年时间,经历了三破三立搭建的用户在线自主设计、实时下单,个体直接面向制造商的C2M个性化定制平台,以及由此组成的可以自动匹配款式的大数据库。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服装企业用流水线生产同质化产品,而阿里“犀牛”、酷特智能的核心技术是大数据,用数据来驱动流水线,制造个性化产品。从表面上看,这些工厂可能跟传统工厂没有太大区别,但最大的不同,就是隐藏在各个环节中的数据流,正是这些数据流支撑了整个工厂的个性化定制。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服装产业一直谋求在全球服装市场竞争格局中占领“微笑曲线”两端,而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深入应用,通过把对消费者的洞察和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成为我国服装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