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之光,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后任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顾问,主持纺织工业部工作(其中1970-1977年,一轻、二轻、纺织三部合并,任轻工业部部长),领导全国纺织工业32年,为开辟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奠基人。
钱之光认为要保证纺织工业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仅仅靠原有的几个纺机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适当建设一些新企业,逐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与纺织工业发展相适应的纺织机械工业体系。因此,在整顿改造利用原有几个纺机厂的同时,就着手筹建经纬纺织机械厂、郑州纺织机械厂和沈阳纺织机件厂。
经纬纺织机械厂,前身是旧中国交通银行、国民党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和花纱布管理局于1940年联合筹办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公司。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公司关掉了重庆的小铁工厂,在杭州购买了800亩土地,并向交通银行借了150万美元外汇从美国订购了一批机床设备,准备建一个较大规模的纺织机械厂。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该公司和已运抵青岛的部分进口机床,中途转运菲律宾的另一部分进口机床也经交涉追回。由于国民党不断对沿海地区进行骚扰破坏,钱之光等人最后研究决定把它内迁到山西榆次。1951年5月开始建设,1954年8月1日建成投产,生产规模达到年产50万锭全流程纺纱机(清花机除外),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纺织机械制造厂。铸工车间从型砂处理到铸件清整等一系列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连续生产,机械加工车间除采用原经纬厂向美国购买的机床外,还从捷克、东德和苏联进口了一些机床,其中有多轴自动车床、半自动车床、多轴铣床和专用设备等高效率设备。同时还配备有比较完整的工具、机修、热处理和检验化验等设备。
郑州纺织机械厂始建于1949年10月,原是河南省在郑州新建的一个农业机械厂。商请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同意后改产纺织机械。1951年4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当年就生产棉纺粗纱机32台。后改产清花机,并经多次扩建,成为纺机行业在内地的又一个骨干企业。
沈阳纺织机械厂。在1990年全国公营纺织会议上,东北纺织管理局局长罗日运提出要在沈阳建设纺织机件厂。钱之光支持这个意见,并通过有关部门动员上海苏中机械厂(私营企业)于1950年六七月间迁往沈阳,组建成公私合营性质的沈阳纺织机件厂,为东北地区纺织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开始研制新型并条机,从此,由零星修配逐步转向生产并条机为主。1956年更名为沈阳纺织机械厂。其产品列入全国成套范围内,成为纺机行业的又一个骨干企业。
钱之光还决定,为加强纺织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于1952年7月成立纺织机械设计公司,从各地调集了上百名设计人员。1959年更名为纺织机械研究所。这是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第一个设计研究机构,下设纺织、印染和标准化等科室,负责研究制订全行业的基础标准、设计规程和各纺织设备的设计研究工作。
经过5年多的努力,到1956年纺机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具有年产60万~70万锭的制造能力。
上世纪60年代前期,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为了扩大纺机制造能力,又先后新建了邯郸纺织机械厂、河南省纺织机械厂、武汉纺织机械厂、杭州纺织机械厂,并把咸阳的一个纺织器材厂改建为咸阳纺织机械厂。
1964年中央作出加快三线建设的部署,并对一、二线建设采取“停”(停建一切新开工项目)、“缩”(压缩正在建设的项目)、“搬”(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搬迁到三线)、“分”(把一些企事业单位一分为二,分出部分迁往三线)、“帮”(从技术力量和设备等方面对三线企业实行对口帮助)的方针。钱之光组织纺机公司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后,从纺机工业的现状和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采取“分”的方针:从沿海部分纺机企业中分迁一部分机床设备和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及技工,在内地建了6个纺织机械厂和专件厂:
(1)利用原湖北黄石煤矿机械厂厂房,由上海印染机械厂搬迁年产布夹丝光机23台的生产能力,建设黄石纺织机械厂。后来发展成为内地制造印染设备的一个主要纺织机械厂。
(2)利用原甘肃白银纺织厂厂房,由上海远东钢丝针布厂成套搬迁年产弹性针布3000套和弹性底布的生产能力,由青岛纺织机械厂成套搬迁年产金属针布1200套的生产能力,建设白银纺织针布厂。后来发展成为内地的一个生产针布的重点厂。
(3)利用原湖南常德茅湾农业机械厂和七一机械厂厂房,由上海纺机专件厂搬迁全部棉纺机械冲制件的生产能力,建设常德纺织机械厂。
(4)利用原湖南邵阳钢厂的厂房,由上海纺机专件厂成套搬迁年产精纺锭子50万套的生产能力,建设邵阳纺织机械厂。后搬迁到衡阳市,是内地制造锭子、锭子轴承、罗拉轴承的一个专件生产厂。
(5)利用原陕西渭南纺织厂厂房,由青岛纺织机械厂成套搬迁年产纺织专用电机3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建设渭南纺织机械厂。后发展成为内地一个制造纺织专用电机的制造厂。
(6)由沈阳纺织机械厂搬迁设备,新建湖北宜昌纺织机械厂,生产捻线机和初复捻机等。
采取这种搬迁办法,以老带新,从领导干部、技术力量、管理业务和队伍培养等方面,为新厂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使新厂上马快,收效早。这些厂一般都在两三年内形成生产能力。
之后,为适应发展化纤工业的需要,1968年11月开始,又在湖南邵阳新建以制造化纤设备为主的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1971年10月建成投产,为纺织机械工业在内地增添了一个由中国纺织机械工业公司直接管理的骨干企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纺织机械工业又得到高速发展。至此,我国已建立起一个较强的纺织机械制造体系,基本适应了纺织工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