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0年即将过去。在新的一年开始前,我们将如何告别亦或是铭记针织行业的2020?在这样尤为特殊的一年里,针织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中,企业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绿色发展着力方向和实现途径,练好内功重启增长机遇?以下这份依托行业观察的年终盘点,希望为即将到来的2021年做好铺垫。
疫情之下针织企业加速转型
在疫情影下响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中国经济启动“双循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大势的深刻影响下,中国针织市场亟须在经济发展新格局的主战场中选准自己的定位。
今年受海外疫情影响,针织服装行业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大量订单被取消或延期。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部分针织服装企业第一季度订单量较去年同期缩减近3成,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值、产品产量等均下降30%左右,行业发展形势趋于严峻。4月,针织企业逐渐复苏,单月规上针织企业实现产值24.1亿元、销售额22.59亿元,降幅较3月分别减少5.5%和4.7%。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针织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使企业在疫情结束后一段时间内面临外贸订单流失及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面对困境,象山县危中寻机,建立“手拉手”帮扶机制,发动全县针织行业协会力量,深耕国内市场,以市场引领企业适当调整内外贸比例。鼓励针织服装企业在提供传统外贸服务的基础上,对针织服装产品进行自主开发、设计,以缓解代工生产带来的生存压力。深化与纺织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推进针织研究院在面料研发、产品开发、创意设计上取得突破。
在与企业交流中发现,疫情让市场销售陷入了困难和停滞,但也催生了一批新技术加速应用到制造业当中。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商会多家针织服装行业企业就主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口罩产品研发和设计,争取利用抗菌、灭菌面料资源,配以阻隔材料,制作可多次使用的民用口罩,以实际行动参与抗击疫情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作为江西省最大针织企业之一,南昌市青山湖区的南昌华兴针织在服装制造方面有着“硬核”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T恤等针织类服装出口欧美市场。在此次疫情中,华兴针织主动将4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改造为无菌车间,改造后有3条生产线、100多个工人加班加点,每天生产3万件隔离服。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但也蕴含着机会,企业将紧盯市场供求变化,积极应对。
危机中蕴藏着机遇。江苏沭阳针织智能产业园区包覆纱生产企业江苏衣道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关键时期转产口罩耳带等辅料,助力抗疫。该公司所属集团负责人桑建军说:“我们利用企业包覆纱生产的优势,转型到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口罩耳带的生产中。除了口罩耳带,防护服的领口、袖口、裤腿处都需要弹性材料,这为口罩和防护服生产企业解决了配套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时间。”逆境之下,针织行业的韧性愈发凸显。
练好内功挖掘“内循环”潜力
面对疫情等外部环境变化,浙江凯诗利科技有限公司应对的方式是,在产业链上,从纱线向成品袜拓展;在销售上,内销外贸并驾齐驱。在凯诗利董事长戚建军看来,过硬的品质和研发能力,以及多元化生产销售模式,赋予企业在转型和掉头时的快速适应力。
“能在疫情的考验下站稳脚跟,企业靠的是自主创新能力。”东莞同发针织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殿煜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当其他企业频频遭遇海外需求骤减、交货延期、新订单断档之际,东莞同发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却开启了开发新款的“繁忙”模式,为疫情过后迎接市场拐点做足准备。
今年威克赛线上业务超过7成,较去年同比增长近两倍。得益于一体成衣技术的运用,疫情发生后,浙江威克赛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没有因用工问题受影响,而数字化车间快速的生产模式适应了电商的要求,公司线上供货业务大幅增长。“毛衫行业的低谷,往往是企业基础建设的高峰,这样无论行情怎么变化,威克赛都能分到市场的一杯羹。”该公司董事长吴天翔说。
浙江圣奈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连根表示,“疫情导致订单缩减,我们刚好利用这个时间改造生产线,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快机器换人的进程,不仅可以缓解招工难,还能提高产能,有利于推动企业开拓市场新蓝海,增强应对风险的“免疫力”。
在内循环为主、消费升级的大格局下,企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把拳头产品做专、做精、做特。为了用质量和口碑赢得市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圣奈尔投入2000多万元采购了一批智能一体成衣机,为了继续提升产品设计研发能力,还花重金招揽人才,培养专业化、信息化和自媒体团队,尽量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需要有长线思维,现在正是抓技改提档升级的关键当口,一刻都慢不得。”夏连根说。
在通过机器换人完成用工“减法”的同时,很多企业都将目光聚集于内贸,以质量做“加法”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圣奈尔持续推动公司向智能化、数据化迈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自主研发的多款全成型毛衫产品,受到消费市场和业界各方的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眼下,依托于传统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策略,有助于帮助企业练好内功,畅通内外贸“双循环”,为整个针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云上”销售成为潮流
互联网正在影响国内产业发展,信息化浪潮已经显现重塑产业生态链的巨大影响力,疫情来袭则加速了传统针织产业“触网”进程。今年上半年,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中国国际针织(春夏)博览会、CKIW深圳针博会等展会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探索疫情常态化下行业活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办展,打造一个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动于一体的云上展会平台,助力企业云上转型谋新生,实现特殊时期的生意对接。
CKIW深圳针博会创始人杨青云介绍,“在线展实现了全天候展览,推广渠道更广泛。CKIW是首次尝试,对展会的引流和增值作用较大。”
疫情期间,线下门店曾一度停摆,更多消费者开始尝试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针织产品。顺应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各针织品牌纷纷开启直播带货,来解决针织产品销售的问题。转战线上发展成了企业逆境突围的“新路子”和“新方向”。CKIW深圳针博会组委会针对这一行业需求,多次邀请业内专家开展电商直播培训,组团赴杭州阿里巴巴集团、MU2中国原创直播中心、特派猫直播云商服务机构等考察交流,帮助企业学习电商销售技巧,探索出口转内销路径,引导更多企业尝试“互联网+生产+贸易”方式,线上线下、内销外销齐发力。
今年,虽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浙江濮院率先启动了线上市场的复市,加快构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濮院实现电商成交额386.5亿元,物流园区场站快递量1800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0%。在今年濮院时尚周期间,同步上线的“云上时尚周”,在发布秀中插入带货直播,也为企业增加了线上采购成交量。除了展示与时尚相融合的发展成果,濮院镇还邀请网络平台、服务机构和供货商举行网商大会,开展精准对接,有效促进时尚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造力的转化和提升,推动濮院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织企业加速品牌价值力回归
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不止渠道在变革,针织产品迭代升级趋势也很明显。《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到,经历过疫情特殊时期和国内消费升级的洗礼之后,可以很明显看出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健康、抗菌、抑菌、防护”为代表的多元化需求已经成为针织市场主流,消费升级趋势十分明显。
9月27日,来自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利生针织服装厂携旗下7大品牌亮相2020杭州国际针织品博览会。展会现场,利生针织带来的感温科技印花儿童内裤、32针裸氨无缝鎏金蚕丝裤等创意爆品,收获了不错的观众反馈。利生针织负责人郭瀚雄介绍,“在今年疫情下的特殊时期,我们的销售额同比反而上涨。因为消费者更追逐健康安全舒适的产品,而客户在选品时也更为慎重,淘汰谁、留下谁,在市场的品质需求下,一目了然。”
疫情之后,红豆居家迅速转型,在杭州内衣电商供应链采购节上推出的新一代国货潮品——“红豆绒柔软型内衣羊绒系列”产品力再获认可。作为内衣居家服领域的老牌参展企业,红豆居家首次亮相,不仅展示了最新技术,还树立起一个行业“质造”的新标杆。此次推出的红豆绒柔软型内衣羊绒系列,精选温润软糯的鄂尔多斯山羊绒,采用呢毯和橡胶毯的二毯工艺,制成仅为6张A4纸厚度的高支高密面料,让内衣兼顾轻薄与温暖,告别羊绒的刺痒感,让用户能安心享受羊绒的柔软舒适,新品发布仅一周,就取得了销售超过10万件的好成绩。
认识到产品力的重要性,主打差异性面料的新晋内衣品牌代表蕉内,凭借热皮(东洋纺)和淘宝特别合作的Celwarm面料,以强调“轻盈+保暖”的概念,成为天猫“双11”内衣销售榜第二名。主打隐秘设计的另一新晋内衣品牌代表Ubras,其无痕设计满足了女性风度与温度的要求,主推的“肌底液”概念,个性鲜明,采用Celwarm、莱卡、莫代尔3种科技面料,深受女性消费者喜爱,领先的面料、保暖无痕的设计抓住了消费者的强需求,斩获天猫“双11”内衣销售榜第一名。这一成绩的取得,再次证明了新晋内衣品牌的实力和魅力,其过硬的内在品质正逐步为市场所接受。
“靠渠道、靠营销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如果产品本身不够好,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归零。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真正让这个领域的目标消费群记住你。”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品牌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找准了自身未来在市场发展方向和定位,并且成功打造出极致的产品与体验,多维度触达了更多消费者尝试购买。